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粹主義是在清末政局動盪不安、革命風起雲湧的背景下,出現了一股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一種社會思潮。 1905年「國學保存會」的成立以及《國粹學報》創刊是這股國粹主義思潮出現的標誌。[1]

目錄

國粹興起

1905年「國學保存會」的成立以及《國粹學報》創刊是這股國粹主義思潮出現的標誌。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他們大多是國學根底較深的革命黨人,其中章太炎、鄧實、劉師培為國粹主義思潮的舉旗人。

國粹主義主張

國粹主義思潮產生在20世紀初,乃是西方文化輸入中國並與傳統文化發生碰撞的結果。在中西、古今文化衝突融會的過程中,如何清理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把保存發揚傳統文化與吸收西方文化結合起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近代民族文化,是亟待解決的歷史課題。對此,國粹派提出了明確主張:

第一、 國粹派堅決批判推崇備帝國主義文化,妄自菲薄,宣傳中國文化落後,鼓吹「全盤歐化」的錯誤傾向;

第二、國粹派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種種弊端,西方的道路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最好選擇,主張到中國古代傳統中尋找解救時弊的「靈丹妙藥」。

第三、國粹派主張「復興古學」,宣傳國學,提倡國粹。

國粹派關於中西文化問題的主張,深刻反映出在半個世紀的「西學東漸」過程中,國人對中西文化的對比思考。但如何對待中西文化,如何會通中西文化以建立新的近代民族文化,國粹派卻沒有能夠解決這一課題。反而又過分推崇古代學術思想,這在一定意義上助長了封建復古主義逆流,阻礙了資產階級文化傳播,妨礙了近代新文化的建設。而且 國粹派的「泥古不化」惡性膨脹,在否定西方文化問題上也走向極端

視頻

國粹主義 相關視頻

我的中國心—章太炎
0127-章太炎的哲學思想2

參考文獻

  1. 論清末國粹主義思潮 ,豆丁網 ,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