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借貸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際借貸說是中國的一個科技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國際借貸說也稱國際收支說,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時期流行的一種闡釋外匯供求與匯率形成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外匯匯率變動是由外匯供求對比變動所引起,而外匯供求狀況又取決於由國際間商品進出口和資本流動所引起的債權債務關係。在國際債權債務關係中,主要是一定時期之內需要及時支付的流動債權債務影響該時期的外匯供求狀況。當一國的流動債權,即外匯應收,多於流動負債,即外匯應付時,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因而外匯匯率下跌;當一國流動負債多於流動債權時,外匯的需求大於供給,因而外匯匯率上升。

國際借貸說的解讀

1.基本理論觀點,可分為三個層次

(1)匯率的決定取決於外匯的供給和需求

(2)外匯的供求是由國際借貸引起的

(3)國際借貸中,只有流動借貸會影響外匯供求

流動借貸對匯率的影響:

(1)當一國對外流動債權(即外匯收入)大於其對外流動債務(外匯支出)時,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降。

(2)當一國對外流動債務(即外匯收入)大於其對外流動債權(外匯支出)時,外匯供不應於求,外匯匯率上升。

2.凱恩斯主義的國際收支說--二戰後出現

基本思路:匯率取決於外匯供求關係,外匯供求關係取決於國際收支狀況,因而,匯率取決於國際收支。

特點:特別強調經常賬戶的作用,且認為發展中國際的經濟增長會導致逆差產生。

國際借貸說的評價

評價:

(1)優點:說明了短期內匯率波動與外匯供求及國際收支的關係。

(2)缺點:為論證匯率決定的基礎。

局部靜態分析。

假設不符合實際。

凱恩斯主義過分強調經常賬戶的作用。

國際借貸說理論闡述

國際收支理論認為,在外匯市場上,國際收支順差表現為外匯的供給大於外匯的需求,則外幣貶值,本幣升值;國際收支逆差變現為外匯的供給小於外匯需求,則外幣升值,本幣貶值。但國際收支狀況是否會影響匯率,要看國際收支的順差(逆差)的性質。短期、臨時和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可以輕易地被國際資金的流動、相對利率和通貨膨脹率、政府在外匯市場的干預和其它因素所抵消。長期巨額的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會導致本幣對外幣匯率的大幅變動。例如,當前美元貶值,就是美國貿易逆差不斷積累,並達到了不可持續狀態的結果。

國際收支理論的前身是國際借貸說。由英國經濟學家戈森(G.L.Goschen)在1861年出版的《外匯理論》(TheoryofForeignExchange)中系統地解釋了金本位制下匯率變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國際借貸說。國際借貸說的主要觀點:

a)國際借貸指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差額構成國際借貸差額。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國際收支順差稱為國際借貸出超,出超數額為該國對其它國家的淨債權;國際收支逆差稱為國際借貸入超,入超數額為該國對其它國家的淨債務。國際借貸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的動態差量關係。戈森認為引發國際借貸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輸入和輸出、股票和債權的買賣、利潤和捐贈的收付、資本交易等。

b)戈森認為,匯率直接取決於外匯供求關係,國際借貸關係是影響匯率波動的關鍵。一國國際借貸出超,國際市場上該國貨幣供不應求,該國貨幣升值;反之,一國國際借貸入超,國際市場上該國貨幣供大於求,該國貨幣貶值。

國際借貸說從貨幣的國際支付的功能的角度說明匯率的走向。外匯的一個根本的用途就是支付手段,即用以購買外國的產品、服務和資產(如房地產、債券等)。在過去的封閉經濟時代,沒有國際借貸的問題,因為人們自給自足,無需購買外國的產品和服務,所以也就沒有這麼複雜的匯率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國際借貸所揭示的國際收支對於匯率的影響是必然的、也是顯而易的。確實當今各國的匯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一國的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的收支平衡,而且有時候資本項下的劇烈的短暫的失衡會對一國的金融體系造成災難性的打擊,如1997年的泰國等國的金融危機,香港1998年的金融保衛戰等。一國的出口競爭力和吸引外資的能力往往影響其國際收支條件。出口競爭力強、吸引外資能力強,就會改善國際收支,出現出超;反之出現入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