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圖片來自rent-office-hk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簡稱國商信銀國商銀行縮寫BCCI)是一間於盧森堡註冊的銀行。

成立於1972年,總部設於倫敦,並在中國的深圳等地擁有大量業務[1][2]。國商銀行於1991年倒閉,在倒閉前,其在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超過350個辦事處。

聲譽受損與倒閉

國商銀行由巴基斯坦人Agha Hasan Abedi於1972年在卡拉奇創立,同年在英國倫敦開業。1988至1990年,因美國佛羅里達分行涉嫌為販毒集團處理贓款,聲譽受損,此次事件成為該銀行3年後倒閉的導火線。

1991年,英倫銀行在例行調查時發現,國商銀行於1990年嚴重虧損,但未向外公佈。隨後英倫銀行認為事態嚴重,經與國商銀行的子公司註冊地——盧森堡開曼群島的金融機構討論下,三方一致同意接管該行。

1991年7月5日,英倫銀行正式宣佈接管國商銀行後,全球各地的金融管理機構均勒令該行在當地停業。幾日後,該行的全球業務均相繼停止。隨後經調查,該行被發現涉及一連串如洗黑錢、替恐怖份子及獨裁政權(包括巴拿馬軍政府首領諾列加在內人等)輸送資金等不法行為。同時其貸款部門並未作有效審查,導致無法收回貸款,為吸取資金補償壞賬又以高息存款吸引存戶,以及向其他銀行借貸,均是該行倒閉原因。

同月29日及8月10日,兩位調查報導有關事件的記者突然「猝死」,但死因未明。其中,死於危地馬拉的,是一位原籍馬來西亞華裔吳姓記者,據說他當時正在追查國商在當地的一大新聞;另一位在西維吉尼亞州出事的美國記者卡索拉若,據說也正在追查國商內幕。

國商銀行的倒閉,在20世紀末的國際金融界引起極大反應,被視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醜聞」。值得一提的是,國商五度有意進軍新加坡,但監管當局均拒絕有關申請,認為其作風不穩健。

香港方面

1991年7月5日晚,香港的銀監專員發表聲明指,香港的國商銀行財政狀況健全(後於1999年證明其言屬實),國商集團的問題發生在香港以外,與香港的國商銀行無關,但事件隨即出現轉變。7月6日,當時的香港銀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前身)發現國商在1988至90年間出現有問題貸款,國商銀行大股東阿布扎比政府拒絕向香港國商注資。7月7日晚上,銀監會宣布,政府已指令香港國商次日凌晨暫停營業,隨後,當時的財政司翟克誠(已故)更表示,政府不會動用外匯基金挽救銀行,因國商已經於1988至1990年證實出現財務問題,且政府不為國商的無紀錄負債提供擔保,最終導致國商於7月17日清盤。[3]

受事件影響,當時港基銀行富邦銀行(香港)前身)和道亨銀行星展銀行(香港)前身)也出現擠提,但得到當時署理金融司任志剛安排動用外匯基金幫助。不過,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卻沒有受到同等幫助(因國商並非如港基和道亨在香港註冊),又只願意讓存戶先取回25%存款,引起不少存戶不滿。宣佈清盤後當日有存戶在中環德輔道中與花園道交界希爾頓酒店(現址為長江集團中心)馬路上靜坐抗議,導致交通停滯,結果5名存戶被警方帶走。

1991年11月,香港華人銀行中信銀行國際前身)同意收購香港國商銀行全部股份。

1999年底,香港國商銀行正式發放所有清盤後利息,香港存戶最終全數取回100%存款,國商正式在香港劃上句號[4]

時至今日,國商的名字仍然留在九龍西尖沙咀加拿分道一幢大廈,名為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大廈。此事件唯一的正面影響,就是有關事件引發存款保障計劃的討論,但該討論直到2006年才落實。

參考文獻

  1. BCCI Reportedly Moved Millions of Dollars Out of China. AP. 1991-08-09 [2019-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2. CHINA'S WEAPONS MAFIA. The Washington Post. 1991-10-27 [2019-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3. 43年前廣託擠提牽連最廣.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3). 
  4.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有限公司(清盤中)全數發放清盤後利息. 香港特區政府. 1999-11-03 [2017-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