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下徑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下徑流
圖片來自百度

地表徑流(runoff),是由大氣降水形成的,並通過流域內不同路徑進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習慣上也表示一定時段內通過河流某一斷面的水量,即徑流量。地下徑流(subsurface)是徑流的一種。由地下水的補給區向排泄區流動的地下水流。是徑流的組成部分——基流。大氣降水滲入地面以下後,一部分以薄膜水、毛管懸着水形式蓄存在包氣帶中,當土壤含水量超過田間持水量時,多餘的重力水下滲形成飽水帶,繼續流動到地下水面,由水頭高處流向低處,由補給區流向排泄區。是枯水的主要來源。[1]

河川徑流形成和變化的影響

a 氣候因素.它是影響河川徑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氣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發直接影響河川徑流的形成和變化.降水方面,降水形式、總量、強度、過程以及在空間上的分布,都會影響河川徑流的變化.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徑流就越大;降水強度越大,短時間內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蒸發方面,主要受制於空氣飽和差和風速.飽和差越大,風速越大,則蒸發越強烈.氣候的其他要素如溫度、風、濕度等往往也通過降水和蒸發影響河川徑流.

b 流域的下墊面因素.下墊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質、植被湖泊沼澤等.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響降水的多少,如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坡地影響流域內匯流和下滲,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漲陡落.流域內地質和土壤條件往往決定流域的下滲、蒸發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斷層、節理和裂縫發育的地區,地下水豐富,河川徑流受地下水的影響較大.植被,特別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減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徑流的年內分配趨於均勻.

c 人類活動.例如,通過人工降雨、人工融化冰雪、跨流域調水增加河川徑流量;通過植樹造林、修築梯田、築溝開渠調節徑流變化;通過修築水庫和蓄洪、分洪、泄洪等工程改變徑流的時間和空間分布. 徑流是地球表面水循環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的化學、物理特性對地理環境和生態系統有重要的作用.

影響地下水動態的因素主要有哪幾類?

1、氣候是影響潛水動態最活躍的因素。雨季,降水入滲補給使潛水位上升,潛水礦化度降低;雨季過後,蒸發和徑流排泄使潛水位逐漸下降,在翌年雨季前出現谷值,潛水礦化度升高。這種一年中周而復始的變化,稱為季節變化。氣候的多年變化,則使潛水位發生相應的多年周期性起伏。

2、地表水體附近,地下水動態受地表水的明顯影響。河水位上升時,近岸處的潛水位上升最快,上升幅度最大;遠離河岸,潛水位變化幅度變小,反應時間滯後。

3、氣候水文因素決定了地下水動態的基本模式,而地質因素則影響其變化幅度與變化速度。例如,承壓含水層受到上覆隔水層的限制,補給區動態變化強烈而迅速,遠離補給區則變得微弱而滯後。對於潛水,包氣帶厚度越大,滯留於包氣帶中的水便越多,潛水位的變化越滯後於降水。

4、人為因素也可影響地下水的天然動態。例如,打井取水後,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轉由采水井排出,如采水量超過補給量,地下水位則逐年下降。再如,利用地表水大水漫灌而不加強排水,潛水位將因灌水入滲補給而逐年上升,引起土壤次生沼澤化或鹽漬化

人工采排地下水:鑽孔取水或礦坑渠道排除地下水後,人工采排成為地下水新的排泄去路;含水層或含水系統原來的均衡遭到破壞,天然排泄量的一部或全部轉為人工排泄量,天然排泄不再存在,或數量減少(泉流量、泄流量減少,蒸發減弱),並可能增加新的補給量。 如果采排地下水經過一段時間後,新增的補給量及減少的天然排泄量與人工排泄量相等,含水層水量收支達到新的平衡。在動態曲線上表現為:地下水位在比原先低的位置上,年變幅波動增大,而不持續下降。如實例可知:在河北饒陽縣五公地區,開採第四系潛水及淺層承壓水作為灌溉水源。每年3―5(6)月采水灌溉,水位降到最低點。6(7)月雨季開始,采水停止,降水入滲及周圍地下水徑流補給,使水位迅速上升。雨季結束後,周圍的徑流流入填充開採漏斗,水位繼續緩慢上升。翌年采水前期,水位達到最高點。這一動態變化顯示了天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動態類型稱為開採―徑流型。

在天然條件下,由於氣候因素在多年中趨於某一平均狀態,因此,一個含水層或含水系統的補給量與排泄量在多年中保持平衡。反映地下水儲量的地下水位在某一範圍內起伏,而不會持續地上升或下降。地下水的水質則在多年中向某一方向(鹽化或者淡化)發展。

視頻

地下徑流劃分

嗶哩嗶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