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域振興動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域振興動畫

來自 模玩社區 的圖片

名稱 地域振興動畫

其他表述 地區振興動畫、FC型動畫

用語出處 2011年山村高淑出版書籍

相關條目 聖地巡禮

地域振興動畫是一種以振興地方經濟、傳播地方文化為目的,或是並無此目的但對於地方宣傳起到了明顯帶動作用的動畫作品,代表作有《幸運星》《少女與戰車》等。 [1]

簡介

聖地巡禮的興起與動漫和地方合作的嘗試

動畫對於地域振興的發展很依賴聖地巡禮的發展。雖然1974年的動畫電影《阿爾卑斯的海蒂》便開了日本動畫現實取景的先河,但1985年~1987年在《周刊少年Sunday》上連載的作品《終極超人啊~》中出現的不少現實場景才讓日本的漫畫觀眾真正開始出現自覺的聖地巡禮行為,而這一作品也被視為開聖地巡禮先河之作。而這一時間段ACG文化中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也被許多受活力減少困擾的地方政府注意到,1988年岡山縣川上町的地域活性化推進綱要中首次提到了利用漫畫推進地域活性化,1989年這一計劃的中心ふれあい漫畫館開館,成為了利用ACG文化價值促進地方活力浪潮的代表[2]。1990年代日本的國民動畫《鬼太郎》也成功帶動了鳥取縣境港市的發展,讓許多地方政府得到了重要的啟示:動畫以及衍生物的不斷產出真的可以帶動經濟。

深夜動畫作品對地區振興的帶動則要等到21世紀御宅文化進一步發展之後才得以成真。2007年動畫《幸運星》的開播讓劇中出現建築的原型鷲宮神社作為聖地巡禮的目的地品嘗到了動漫粉絲們帶來的經濟收益。該神社的新年參拜人數從在動畫放映前的9萬人到之後的30萬人(2008年)、42萬人(2009年)、45萬人(2010年),在這3年成長為原本的5倍之多[2],讓御宅向動畫作品和愛好者們第一次成為了地域振興的主要向心力。

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2011年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讓日本的大量地區面臨增強地區活性化的剛需。2011年4月[3],北海道大學觀光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山村高淑出版了書籍《アニメ・マンガで地域振興》(用動漫來振興地方),在書中借用了《鬼太郎》《幸運星》等作品的例子,成為了論述動畫對地方的振興的第一部系統著作,也提出了到目前為止最受人認可的地域振興動畫三角模型(即題圖)。這一三角模型很好地概述了利用動畫振興地方經濟的模型:重心是對動畫作品的愛和敬意,以製作者、地域、旅遊者以及各自的聯繫為節點展開[4]。在他的理論中,讓動畫愛好者們將對動畫的愛好轉移到對動畫描寫地區的愛好是這一類型的動畫成功的關鍵一環。

儘管已經有了理論上的準備,但2012年《少女與戰車》的大熱才真正讓社會主流意識到動畫可觀的經濟效益。《少女與戰車》讓其故事的背景城市茨城縣大洗町成為了日本乃至世界聞名的聖地巡禮目的地城市,全町上下都針對《少女與戰車》展開了極其深度的合作,僅動畫播出後的第一年,來到大洗町的遊客就增加了16萬人,帶來了7.21億日元的直接經濟效益[5],也讓當地居民產生了「動畫粉絲就是行走的金錢」的刻板印象[6]。在這之後大量針對地域振興動畫的研究都圍繞着《少女與戰車》以及茨城縣大洗町展開,而之後的不少地域振興動畫也貫徹了這種「在地方取景,作品上映後再與該地區政府共享成果」的發展模式<ref>岩間 英哲,川口 峻,瀧澤 勇樹,橋場 大剛,福冨 忠和.コンテンツによる地域振興の研究.専修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2013.№2ref>。

當然,隨着動漫文化在日本的不斷發展,也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主動嘗試利用動畫來振興地方,例如岐阜縣多治見市與《燒窯的話也要馬克杯》。總而言之,隨着御宅經濟的發展,動畫對於地方振興的重要作用越來越難以忽視,在日本人口大城市集聚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地域振興動畫成為了日本許多地方制定地域振興企劃書中的重要一環。

典型作品

日本

中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