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均衡產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均衡產出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均衡產出是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於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

若產出大於需求時,企業存貨增加,則企業會減少生產,即減少供給。若產出小於需求時,企業存貨就會減少,則企業增加生產。因此只有當產出等於需求時,經濟社會才能達到均衡狀態。

均衡產出的條件

均衡產出的條件為E=Y,即計劃支出等於計劃產出。或者均衡條件為I=S,即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

均衡產出的公式

均衡產出用公式表示為:y=c+i。c、i分別代表計劃消費、計劃投資數量。

1、當總收入大於總支出時,非意願存貨投資就大於零,企業會削減生產。

2、總收入小於總支出時,非意願存貨投資就小於零,企業會擴大生產。

B點對應的產出水平即為均衡產出。

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於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時經濟社會達到均衡。在這個模型中,存貨在調整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均衡產出舉例說明

假設消費函數,投資與政府購買分別為:C=100+0.8Y,I=50,G=100。求均衡收入。

答案:將C=100+0.8Y,I=50,G=100代入Y=C+I+G,可得:Y=1250。

需求

含義: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條件下,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或服務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

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因素有:該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者的偏好、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價格預期、相關商品等。它們的影響如下:

1、關於商品自身價格。假設蘋果以前三斤十塊,現在一斤十塊,我們會發現蘋果價格上漲,蘋果價格變貴,消費者對蘋果的需求就會減少。反之亦然。所以一般情況下商品自身價格與需求成反比關係。

2、關於消費者的收入。假設你以前一個月工資3000元,你去買口紅,大家會比較理性,買一支就可以,但是如果你一個月工資是30000的話,我們會發現對口紅數量的需求增多,買十隻也未嘗不可。所以,一般情況下收入與需求成正比關係。

3、關於消費者偏好。這就和消費者對商品的喜歡程度有關係,如果你喜歡這個東西,你就會多購買,需求就增多,相反,偏好程度減弱,需求量就會減少。

4、關於消費者對價格的預期。如果一個商品未來的價格下降,那我們現在就不會去購買這個商品,而是等到價格下降後才會去購買,反之亦然。

5、關於相關商品。首先大家需要知道我們有兩種相關商品,一種是替代品,一種是互補品。(1)替代品指的是兩種商品的功能效果是一樣的,它們相互替代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需求,比如:饅頭和花卷,如果饅頭的價格上升,需求就會減少,而花卷的需求會增多,因此,一種商品的價格和它的替代品的需求成正比。(2)互補品指的是兩種商品要一起使用、相互配合才能使消費者的同一需求得到滿足,比如:墨水和鋼筆,比如過墨水的價格上升,需求會減少,同時鋼筆的需求也會減少,因此,一種商品的價格與他的互補品的需求成反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