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體性閉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垂體性閉經
垂體性閉經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婦科

發病部位 :垂體

常見病因 :垂體梗死、垂體腫瘤、空蝶鞍綜合徵等

常見症狀 :閉經

垂體性閉經,主要病變在垂體。腺垂體器質性病變或功能失調,均可影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卵巢功能引起閉經。 [1]

病因及常見疾病

垂體性閉經
原圖鏈接

垂體梗死

常見的為希恩綜合徵。由於產後大出血休克,導致垂體尤其是腺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細胞缺血壞死,引起腺垂體功能低下而出現一系列症狀:閉經,無泌乳,性慾減退,毛髮脫落等,第二性徵衰退,生殖器官萎縮以及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減退,出現畏寒,嗜睡,低血壓,可伴有嚴重而局限的眼眶後方疼痛,視野缺損及視力減退等症狀,基礎代謝率降低。

垂體腫瘤

位於蝶鞍內的腺垂體各種腺細胞均可發生腫瘤。最常見的是分泌PRL的腺瘤,閉經程度與PRL對下丘腦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程度有關,即引起閉經泌乳綜合徵。其他的還包括蝶鞍內的腺垂體各種腺細胞發生的生長激素腺瘤,促甲狀腺激素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以及無功能的垂體腺瘤,可出現閉經及相應症狀,系因腫瘤分泌激素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和(或)壓迫分泌細胞,使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所致。

空蝶鞍綜合徵

蝶鞍隔因先天性發育不全,腫瘤或手術破壞,使腦脊液流入蝶鞍的垂體窩,使蝶鞍擴大,垂體受壓縮小,稱空蝶鞍。垂體柄受腦脊液壓迫而使下丘腦與垂體間的門脈循環受阻時,出現閉經和高催乳素血症。 [2]

檢查

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是較常用的了解雌激素水平的方法,觀察表、中、底各層細胞的百分比,表層細胞所占百分比越高,反映雌激素水平越高。

宮頸黏液

如發現閉經患者宮頸黏液為透明的、拉力好的稀薄黏液,乾燥後在顯微鏡下可見羊齒狀結晶,表明該患者卵巢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

基礎體溫測定

可間接了解排卵功能,排卵後的黃體分泌孕酮,孕酮有升高體溫的作用。雙相體溫一般提示有排卵或黃體形成。無此變化的體溫稱單相體溫,表示無排卵。閉經患者基礎體溫多為單相,但子宮性閉經因其卵巢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可表現有雙相基礎體溫。

影像及其他檢查

下丘腦-垂體性閉經
原圖鏈接

盆腔B超可協助診斷是否有先天性子宮缺如或畸形。鞍區的影像學檢查可診斷是否有垂體瘤。診斷性刮宮,子宮碘油造影及內鏡檢查可了解宮腔及內膜情況。此外若需除外其他內分泌異常或發育畸形時,還應檢查其他有關腺體如甲狀腺、腎上腺等的激素水平,生化,病理,生理檢查及染色體檢查等。

撤血試驗

①撤藥後出血者,提示病變在下丘腦-垂體-卵巢;②撤藥後無出血者,提示病變在子宮。

卵巢功能測定

垂體性閉經檢查
原圖鏈接

測定卵巢功能的方法有:基礎體溫、子宮頸粘液檢查、陰道脫落細胞塗片,測定血、尿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等。通過卵巢功能的測定可以鑑別閉經的原因是在靶器官或在卵巢或卵巢以上的某個環節。當卵巢有排卵功能時其閉經原因可能在子宮或陰道,從而排除垂體性閉經。

垂體功能測定

臨床上FSH增高的意義較大,如FSH高於40IU/L提示卵巢功能已衰竭。如LH低於51U/L表示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若FSH和LH都降低,常提示垂體更高中樞功能低落。血清PRL測定,本徵約20%的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症存在。

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LRH)興奮試驗

測垂體對下丘腦LRH的反應。如果反應在基數的3倍左右者說明垂體功能正常而病因在下丘腦。基數低、反應差或無反應者,病因在垂體。其中部分是由於垂體在長期抑制狀態下出現的惰性反應。故一次注射LRH無反應或反應遲鈍,必須重複試驗。

其他輔助措施

如顱內蝶鞍區攝片、CT及磁共振以及眼底檢查等,以摒除垂體腫瘤;24小時尿17-OHCS、17-KS測定和甲狀腺功能測定等;腹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子宮、輸卵管和卵巢的形態與病變情況。 [3]

治療

垂體性閉經治療
原圖鏈接

(一)激素療法

卵巢類固醇

(1)雌激素孕激素的順序周期療法:此法用藥劑量會抑制垂體功能,不宜長期應用,治療目的是加強子宮內膜對卵巢性激素的反應性,希望在停藥後的回跳作用使垂體功能恢復正常。

(2)口服避孕藥(合成激素及孕激素合併療法):於月經第5天開始每月服21天,共3~6 個月。

垂體促性腺激素療法

適用於低促性腺激素閉經及氯米芬促排卵治療失敗者,常用HMG或FSH和HCG聯合用藥促排卵。

氯米芬

於月經第5天開始,連續5天,若無效可增加劑量,停藥後5~10天加用HCG,每天或隔日1次,總共3~5次。

LRH

適用於下丘腦型閉經,有中期衝擊法和持續刺激法,中期衝擊法適用於卵泡能夠達到較為成熟的病例,每天2次,共1~2天,於月經第12~14天肌肉注射。持續刺激法則用於卵泡發育差的病例,隔天1次,共5~6次,於月經第3~5天開始肌肉注射,隨後加大劑量,每天2次的衝擊法1天。

甲狀腺-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替代療法

適用於全垂體功能衰退引起的多腺體功能減退者。

(二)放射療法

適用於下丘腦垂體腫瘤,患多囊卵巢病導致的垂體性閉經患者可行雙側卵巢楔形切除術。垂體巨腺瘤有顱內高壓和視交叉壓迫症狀者,應及時經蝶鞍顯微手術切除,這比過去的開顱手術效果良好且更安全。術後可輔以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手術前後配伍溴隱亭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有生育要求者可給予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誘發排卵。 [4]

參考來源

  • 於淼,鄧成艷,孫正怡,郁琦等.   促性腺激素對於下丘腦-垂體性閉經不育患者助孕治療的療效觀察. 《 CNKI 》 , 2010  
  • 楊欣.   閉經——垂體性閉經的診治. 《 VIP 》 , 2008  
  • 叢春雨.   下丘腦垂體性閉經的中醫中藥治療. 《 中國中醫藥學會建會20周年學術年會 》 , 1999  
  • 沈宗姬,孫希琰.   hMG—hCG治療下丘腦—垂體性閉經. 《 vip 》 , 1995  
  • 馬艷麗,甘露,李煜淇,何蘭傑.   糖皮質激素治療垂體性閉經後妊娠1例. 《 CNKI;WanFang 》 , 201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