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老別(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垂老別》

作品名稱:《垂老別》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垂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之一。此詩通過描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悲戚場景,不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人民遭受的災難與統治者的殘酷,而且也忠實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精神。全詩敘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準確傳神地表現特定時代的生活真實,同時在藝術結構上,既嚴謹整飭,又具有跌宕起伏、緣情宛轉之妙。

原文

譯文

四野的戰爭還沒得到安平,我已經老了卻得不到安寧。

子孫們在戰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苟全。

扔掉拐杖出門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

慶幸牙齒完好胃口還不減,悲傷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

聽到老伴睡路上聲聲哀喚,嚴冬臘月仍然是褲薄衣單。

明知道死別最後一次見面,貧賤夫妻怎麼不憐她饑寒。

今朝離去永不能回返家園,猶聽她再三勸我努力加餐。

土門關深溝高壘防守堅嚴,杏園鎮天險足恃偷渡實難。

形勢變不比當年鄴城之戰,縱然是死去時間也有寬限。

人生世上都有個離合悲歡,哪管你饑寒交迫衰老病殘!

想以前少壯年華國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躕長吁短嘆。

普天下應徵入伍戒備森嚴,戰爭的烽火已瀰漫了崗巒。

屍骸積山一草一木變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紅遍。

戰火遍地何處覓人間樂園,勤王殺敵又豈敢猶豫盤桓。

毅然地拋棄茅棚奔赴前線,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斷肺肝! [2]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儀收復長安和洛陽,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安慶緒叛軍,局勢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並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占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為了扭轉危局,急需補充兵力,於是在洛陽以西、潼關以東一帶強行抓丁,連老漢、老婦也被迫服役。此詩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杜甫《垂老別》賞析, 新浪網,2017-10-17
  2. 垂老別,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