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及概況 埃及人口、面積、重要節日一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面積】 100.1萬平方公里。

【人口】 9240萬(2017年1月)。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占16%。另有約600萬海外僑民。

【語言】 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首都】 開羅(Cairo),面積約3085平方公里,人口約1877萬(2015年)。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國家元首】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ul Fatah Al-Sisi),2014年6月8日宣誓就職。

【國慶日】 7月23日(1952年)

【簡況】 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約2900公里。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12℃,7月26℃。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歷了早王國、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後王朝時期,30個王朝。古王國開始大規模建金字塔。中王國經濟發展、文藝復興。新王國生產力顯著提高,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軍事帝國。後王朝時期,內亂頻繁,外患不斷,國力日衰。公元前525年,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在此後的一千多年間,埃及相繼被希臘和羅馬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漸阿拉伯化,成為伊斯蘭教一個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882年英軍占領後成為英「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宣布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並於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1958年2月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81年10月薩達特總統遇刺身亡,副總統穆巴拉克繼任,並4次連任直至2011年辭職。

【政治】2011年1月底,埃及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2月11日,穆巴拉克辭職,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權力。6月底,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創立的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爾西贏得總統選舉並宣誓就職。

2013年6月底至7月初,反對和支持穆爾西的民眾分別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並引發流血衝突,造成數百人死亡。7月3日,埃及軍方罷黜穆爾西,中止現行憲法,宣布政治過渡路線圖,推出臨時總統和政府。7月8日,臨時總統曼蘇爾頒布憲法聲明,明確修憲、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等過渡期安排。7月16日,臨時政府宣誓就職。穆兄會持續靜坐、示威。8月中旬,埃及官方對穆兄會支持者集會場所實施清場,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在多地實施宵禁。衝突已造成逾千人死亡。12月,埃及官方將穆兄會定性為「恐怖組織」,穆兄會領導人紛紛被捕。2014年1月,埃及新憲法通過全民公投。5月底,埃及舉行總統選舉,前軍方領導人塞西以97%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投票率47%)。6月8日,塞西總統就職。

【憲法】原憲法於1971年9月經全民投票通過,1980、2005和2007年三次修訂,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後被廢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過新憲法(以下稱2012年憲法)。2013年7月3日,埃及軍方宣布中止2012年憲法。2014年1月,新憲法草案以98.1%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過全民公投。

【人民議會】2011年初埃及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後,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宣布解散人民議會。2012年1月新一屆人民議會成立,共508席。6月14日,最高憲法法院裁定人民議會選舉法部分條款違憲並予以解散。穆爾西總統就任後發布了要求人民議會恢復工作的總統令,最高憲法法院裁定停止執行上述總統令,穆表示尊重憲法法院判決。2012年憲法將人民議會更名為眾議院,並規定在眾議院選舉產生前,由協商會議行使立法權。2013年7月初埃及政局再次劇變後,根據2014年1月通過的新憲法,取消此前的協商會議,將「兩院制」改為「一院制」,統稱議會,設有596個席位,其中448個席位歸屬不隸屬於任何政黨的獨立議員,120個席位歸屬黨派議員,28個席位的議員由總統直接任命。埃及議會選舉於2015年10月、11月分兩階段進行。2016年1月,埃及新議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埃及議會大廈舉行,議員宣誓就職,並選舉阿里·阿卜杜勒阿勒(Ali Abdel-Aal)為議長。

【政府】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發生劇變。7月9日,曼蘇爾總統頒布法令,任命哈茲姆·貝卜拉維(Hazem Al-Beblawi)為過渡期臨時政府總理。2014年2月25日,曼蘇爾總統接受貝卜拉維政府內閣辭呈,並任命易卜拉欣·馬哈拉卜(Ibrahim Mahlab)為臨時政府總理。3月1日,臨時政府內閣成員宣誓就職。2014年6月,塞西當選總統後成立新一屆政府,馬哈拉卜留任總理。2015年9月,埃及政府改組,謝里夫·伊斯梅爾(Sheref Ismail)出任總理。2016年3月,埃政府再次改組,謝里夫·伊斯梅爾留任總理。目前主要閣員有:國防部長西德基·蘇卜希(Sedki Sobhi)、外交部長薩米哈·舒克里(Sameh Shukry)、內政部長馬基迪·加法爾(Magdy Ghaffar)等。

【司法機構】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訴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級法院以及行政法院,開羅還設有最高憲法法院。檢察機構包括總檢察院和地方檢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屆最高憲法法院院長哈桑、最高上訴法院院長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長馬斯歐德、行政檢察院院長拉奇格宣誓就職。

【政黨】1952年革命後,曾禁止政黨活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於1962年10月成立,為埃及唯一合法政黨,納賽爾任主席。1977年開始實行多黨制。2011年頒布新政黨法,現有政黨及政治組織近百個,其中經國家政黨委員會批准成立的政黨約60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埃及人黨(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張建立世俗國家,實現司法獨立,保持原有的社會價值觀和習俗,全體公民擁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權利,婦女應發揮社會作用和參與各領域建設。主席艾哈邁德•哈桑•賽義德(Ahmed Hassan Said)。

(2)新華夫脫黨(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華夫脫黨,是穆巴拉克時期主要反對黨。要求加快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權,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重點發展與非洲國家關係。主席賽義德·拜達維(Al-Sayyid Al-Badawi)。

【重要人物】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總統。1954年出生,1977年畢業於埃及軍事學院,獲學士學位。1987年在埃及指揮與參謀學院獲碩士學位。曾於2005–2006年在美國陸軍作戰學院學習。曾在陸軍步兵部隊服役,歷任機械化步兵營營長、國防部情報與安全處處長、駐沙特使館武官、北方軍區參謀長、司令、埃及軍事情報局局長。2012年8月擔任埃國防部長、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2013年7月領導軍方罷黜前總統穆爾西,並在臨時政府中擔任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2014年3月辭去所有職務參選總統並勝選,6月8日宣誓就職。

謝里夫·伊斯梅爾:總理。1955年出生。畢業於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歷任埃及石油和加工業工程公司技術總監、埃及石油部副部長、埃及天然氣股份公司董事長、埃及南河谷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長。2013年7月,擔任埃及石油部部長。2015年9月起擔任埃及總理。

阿里·阿卜杜勒阿勒:議長。1948年出生。獲得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律學士學位、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歷任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講師、埃及駐法國使館文化參贊、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副教授、人民議會憲法專家、科威特國埃米爾王宮憲法顧問、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專職教授等職務。2013年和2014年,兩次擔任制憲10人憲法專家委員會成員。2014年,擔任憲法最終起草委員會成員。曾經擔任現行《議會法》、《行使政治權利法》、《議會選區劃分法》起草委員會成員。2016年1月10日,當選埃及議會議長。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7個省:開羅省、吉薩省、蓋勒尤比省、曼努菲亞省、杜姆亞特省、達卡利亞省、卡夫拉·謝赫省、貝尼·蘇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亞省、索哈傑省、基納省、阿斯旺省、紅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亞歷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亞省、蘇伊士省、東部省、馬特魯省和盧克索省。

【經 濟】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動盪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埃及政府採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改善民生,多方尋求國際支持與援助,以渡過經濟困難,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台後,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大量財政支持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15年):330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5年):3635美元。

經濟增長率(2015年):4.2%。

通貨膨脹率(2015年):11.1%。

失業率(2015年):12.8%。

外匯儲備(截至2016年11月):230億美元

貨幣名稱:埃及鎊。

官方匯率:1美元≈18埃及鎊(2017年1月)

2016年2月25日,塞西總統宣布「埃及2030願景」戰略,該戰略強調將發展與環保、就業與提升勞動力素質相結合,以公平公正、平衡多樣的方式全面推進埃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建成善於創新、注重民生、可持續發展的新埃及。目標在2030年將埃GDP增速提升至12%,財政赤字降低到2.28%。

【資源】主要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2013年1月),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產量達71.15萬桶,天然氣日產量達1.68億立方米,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70%,其餘30%供出口。埃及電力供應以火電為主,占86.9%。全國電網覆蓋率達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2008年,埃及斥資16億埃鎊改進阿斯旺大壩發電機組,並斥資150億埃鎊改進全國電網。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劃,2010年宣布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2016年5月,埃政府表示將在2018年前斥資139億美元,為國家電網新增2.19萬兆瓦發電能力,並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

【工業】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及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及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農業】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埃及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全國可耕地面積為310萬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7%。近年來,隨着埃及經濟的發展,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水稻、馬鈴薯、蠶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馬鈴薯、柑橘等。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最早實現經濟開放和見效最快的部門。但隨着人口增長,埃及仍需進口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為擴大耕地面積,增加農業產出,2015年塞西總統提出「百萬費丹」土地改良計劃。

【旅遊業】 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阿斯旺高壩、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來的動盪局勢對旅遊業影響較大,赴埃旅遊人數、飯店房間價格、旅遊投資均明顯下降。2012年接待遊客1050萬人次,收入約100億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勢再次動盪後,多國政府頒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遊收入為75億美元,同比增長27%,赴埃及遊客數量為1000萬人次。2015年,埃及旅遊收入約61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930萬人。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鐵路:由28條線路組成,總長10008公里,共有796個客運站,日客運量200萬人次。開羅目前共有兩條地鐵線路,總長64公里,共耗資120億埃鎊。地鐵三號線分兩段修建,第一段全長4.3公里,第二段全長7.12公里,總成本約64億埃鎊。

公路:總長約49000公里。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杜米亞特、蘇伊士等62個港口,年吞吐總量為800萬集裝箱,海港貿易量為1.01億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近年來,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使過運河船隻載重量達24萬噸,可容納第四代集裝箱船通過。2015年蘇伊士運河收入51.7億美元。

空運:有民航飛機55架。全國共有機場30個,其中國際機場11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聯盟。

【財政金融】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依靠旅遊、石油、僑匯和蘇伊士運河四項收入。

【對外貿易】 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貿易關係,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日本、沙特、阿聯酋等。由於出口商品少,外貿連年逆差。為擴大對外出口,減少貿易逆差,埃及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發展民族工業,爭取生產更多的進口替代商品;限制進口,特別是消費性製成品的進口;爭取擴大出口,特別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傳統性商品的出口。

埃及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穀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料及其製品、鋼鐵及其製品、木及木製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製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製品、鋼鐵、穀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

【外國援助】 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還有德國、法國、日本、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阿布扎比發展基金等。2011年埃及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後,美國宣布免除埃及10億美元債務,提供1.9億美元財政援助和2.5億美元貿易信貸擔保,建立6000萬美元投資基金。歐盟宣布提供50億歐元的貸款和援助。卡塔爾提供75億美元援助。沙特承諾提供40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土耳其承諾提供2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援助。利比亞提供20億美元貸款。2013年7月初埃及局勢再度劇變後,阿聯酋、沙特、科威特分別宣布向埃及提供價值30億、50億、40億美元援助。而美國對埃及軍方強力鎮壓穆兄會支持者遊行示威持批評態度,並暫停部分對埃及軍援和經援,2014年6月塞西就職總統後,美埃關係有所緩和,美國部分恢復對埃及援助。2015年3月,埃及在沙姆沙伊赫舉辦埃及經濟發展大會,近10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約2500代表與會。埃及政府同與會各方簽署大量經濟合作和投資協議,包括超過500億美元投資、央行存款、援助(其中沙特、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四國共提供125億美元投資、央行存款、援助)以及大量項目融資協議和合作諒解備忘錄。2016年2月,非洲開發銀行宣布向埃及行政新首都計劃提供1.4億美元貸款,非洲進出口銀行向埃及提供5億美元進出口扶持資金。2016年3月,沙特同意向埃及提供15億美元用以西奈半島發展。2016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未來3年向埃及提供120億美元貸款。

【外國投資】 1974年6月,埃及政府頒布第一部投資法,1989年頒布新投資法。1997年,埃及政府為進一步吸引外資,頒布了「投資鼓勵與保障法」及實施條例,並於1998年、2000年對其實施條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2002年頒布了經濟特區法和實施細則。2004年埃及通過投資法修正案。自90年代中期以來,埃及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加快。2011年初和2013年6月底7月初的動盪局勢導致外國在埃投資額持續下降。2014年下半年以來,埃及局勢逐步趨穩,投資環境得以改善,2014年外國對埃及直接投資總額約180億美元,位居非洲國家第一。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外國對埃直接投資總額58億美元。

【人民生活】為改善人民生活,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並對大米、麵包、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資實行物價補貼。2010年,埃及人民議會通過新社會保障養老金法,規定養老金金額為最終工資的80%,並可根據物價進行調整。2011年初埃及政局變化後,政府宣布為600萬公務員加薪15%,退伍軍人和公私部門員工的退休金同比例增加。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努力減少財政開支,宣布削減對麵粉、燃油等物資的政府補貼,並開始實施新的階梯電價。同時,埃政府大力推進保障住房工程,提高養老金標準,確保基本生活物資供應並積極平抑物價。

【軍事】埃及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三年。武裝部隊總兵力45萬,預備役部隊25.4萬,其中陸軍32萬、海軍2萬、空軍3萬、防空軍8萬。另有國民警衛隊6萬人、邊防軍1.4萬人、公安部隊6萬人、海岸警衛隊7000人。

【教育】 實行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制度。全國共有基礎教育(含小學、初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學校42184所,其中公立學校37218所,私立學校4966所。共有大學34所,其中公立大學18所,私立大學16所。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大學高等教育平均入學率達32%。

【新聞出版】埃及報刊500餘種,其中報紙180餘種,雜誌300餘種。埃及主要官方阿拉伯文報刊有:《金字塔報》、《消息報》、《共和國報》、《晚報》、《金字塔經濟學家》周刊、《圖畫》周刊、《魯茲·尤素福》周刊等。主要英文報刊有《埃及公報》。主要私營報刊有:《七日報》、《今日埃及人報》、《日出報》等。主要門戶網站有:《金字塔在線》、《七日網》、《國家回聲》等。

中東通訊社:埃及國家通訊社,是目前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通訊社,1956年2月創立。宣傳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種文字發稿。

廣播電台:全國現有269家廣播台站,平均每天播報478小時。國家廣播電台,1928年創建。目前每天用80個頻率、38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中東廣播電台,建於1964年,主要為商業服務。亞歷山大廣播電台,建於1960年,用阿拉伯語播音。2000年,埃及開始通過「非洲之星」廣播衛星和尼羅河衛星等發射廣播節目,能覆蓋全世界。

電視:在埃及傳媒中占據突出地位。埃及電視台建於1960年。目前埃及電視頻道分中央、地方、衛星、專題等四類數十個頻道,節目覆蓋亞、非、歐、北美等地區。2001年6月,私營衛星電視頻道獲准開播。

【對外關係】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國際事務中均發揮着重要作用。開羅現為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2016年7月1日,埃及前外長蓋特擔任新一屆阿盟秘書長。

埃及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蘭屬性,積極開展和平外交,致力於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合作,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關注敘利亞等地區熱點問題。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倡議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建立無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重視大國外交,積極發展同新興國家關係,在地區和國際組織中較為活躍。目前,埃及已與16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埃及擔任聯合國安理會2016年至2017年非常任理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