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全新的譯文,真實的獲獎內幕,細緻生動的作家及作品介紹,既展現了作家的創作軌跡,作品的風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學的內在規律,題材廣泛、手法各異,令人在盡情享受藝術魅力的同時,更令人在各種不同的思想境界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啟迪,從而領會人生的真諦。這些路數迥異的作家,雖語種不同、觀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們那高擎理想主義旗幟的雄姿是相同的,他們那奮...

作者簡介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國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1907年吉卜林憑藉作品《基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他生於印度大城市孟買, 父親曾是孟買英國藝術學校雕塑學教授,後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親戚中有不少是畫家,家庭環境對他繪畫愛好和藝術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在一家兒童寄養所住了5年,後來他把那裡的可怕情景寫進了《黑羊咩咩》(1888)。1877年,吉卜林進入聯合服務學院,這是一所專門為英國培訓海外軍事人員的學校。條件比較艱苦,那裡的情況後來被寫進《斯托基公司》(1899)。他在這裡除學軍事知識外,還喜歡讀丁尼生和斯溫明的詩,開始進行詩歌創作。1881年,他的父母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出版了他這時期的習作,題名為《學生抒情詩》。1882年17歲中學畢業返回印度,父親為他在

內容預覽

  啊你們這些走着窄路。  循着院斐特火光去。  領受最後審判的人,  當「異教徒」向。  鎌倉之佛祈禱時,  千萬要溫和!  Buddha at Kamakura  他不顧市當局的明令,跨在參參瑪大炮上,這門大炮架在老拉合爾博物館對面一座磚砌平台上。士人稱那博物館為阿傑布-格兒,就是「妙屋」的意思。誰控制參參瑪這條「噴火龍」誰就控制旁遮布,因為征服者總是先把這尊青黃銅大炮攫為戰利品。  這句話對基姆來說,有點道理,他把拉拉·狄納納的孩子踢下炮耳,因為英國人控制旁遮布,而基姆是英國人。雖然他曬得黧黑跟印度人一樣;雖然他喜歡說本地話,但說他的母語時卻咬字不清楚,聲音又單調;雖然他和街市上的小孩完全平等相處;但基姆到底是白人,最窮最窮的窮白人。照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