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差套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基差套利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基差套利就是利用一定策略買賣基差從而套利。基差套利適合能參與現貨貿易的投資者。在某一品種的期貨合約的期貨市場價和現貨市場價出現差距時,低賣高賣。正套是買入現貨,賣出期貨。反套是賣出現貨,買入期貨。

無套利區間的上下界確定和市場流動性強弱,交易手續費等有關。當基差在下界之下時可進行正套,落在上界之上時,可以進行反套。

基差

基差是指被對沖資產的現貨價格與用於對沖的期貨合約的價格之差。由於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是波動的,在期貨合同的有效期內,基差也是波動的。基差的不確定性被稱為基差風險,降低基差風險實現套期保值關鍵是選擇匹配度高的對沖期貨合約。基差風險與對沖平倉時的基差直接相關,當投資者持有現貨,持有期貨短頭寸對沖,對沖平倉日基差擴大,投資者將盈利;相反,當投資者未來將買入某項資產,持有期貨長頭寸對沖,對沖平倉日基差擴大,投資者將虧損。

理論上認為,期貨價格是市場對未來現貨市場價格的預估值,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由於影響因素的相近,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往往表現出同升同降的關係;但影響因素又不完全相同,因而兩者的變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基差來描述。基差就是某一特定地點某種商品的現貨價格與同種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貨合約價格間的價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基差有時為正(此時稱為反向市場),有時為負(此時稱為正向市場),因此,基差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實際運行變化的動態指標。

基差的變化對套期保值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從套期保值的原理不難看出,套期保值實際上是用基差風險替代了現貨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因此從理論上講,如果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之初與結束套期保值之時基差沒有發生變化,就可能實現完全的套期保值。因此,套期保值者在交易的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基差的變化,並選擇有利的時機完成交易。

同時,由於基差的變動比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各自本身的波動要相對穩定一些,這就為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且,基差的變化主要受制於持有成本,這也比直接觀察期貨價格或現貨價格的變化方便得多。

當套期保值者沒能找到與現貨頭寸在品種,期限,數量上均恰好匹配的期貨合約,在選用替代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由於不能完全鎖定現金流,就產生了基差風險。

如何進行基差無風險套利?

基差交易是套利交易的一種,基差交易的無風險套利是基差多頭交易的一種特殊情況。基差多頭交易進入交割環節時,損益是carry-basis1,也就是負的淨基差。也就是說,只要淨基差為負值,就可以保證交易損益大於0。當交易損益扣減相關交易成本之後,如果仍然大於0,那麼就是無風險套利。這種情況下,不論期貨現貨價格如何變化,都保證100%盈利。

淨基差體現的是基差交易所隱含的期權的價值,一般情況下為正。但是,淨基差的大小並不能從市場上直接獲得,需要用基差扣減持有收益後得到,因此淨基差是一個計算出來的結果。

淨基差的計算公式:淨基差=基差-持有收益=(現貨-期貨×轉換因子)-(應計利息-融資成本)。

在持有到期的情況下,國債的應計利息是定值,而其他的三個指標是浮動的。任何一個指標的定價出現錯誤,都會造成淨基差的定價出現錯誤。可見,淨基差的大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雖然機會很少,但市場上偶爾會出現淨基差為負的情況。

案例1:

2012年12月28日,國債100002的收益率是3.2%,價格是101.4688元,期貨合約TF1303的價格是98.594元,國債現貨對期貨的轉換因子是1.0266,基差是101.4688-98.594×1.0266=0.25(元)。

國債100002的票息是3.43%,融資成本2%,從2012年12月28日持有現貨到期貨最後交易日2013年3月8日,總持有收益是(3.43%-2%)×100×(113/365)=0.4427(元)。

國債100002的淨基差是0.25-0.4427=-0.1927(元),淨基差小於0,如果此時進行基差多頭交易,持有到期進行交割,理論上可以獲得0.1927元的收益。

雖然【案例1】中的淨基差為負,但還不能說交易一定是盈利的,我們還需要考慮相關交易成本對績效的影響。

這些交易成本包括交易佣金、衝擊成本和交割成本幾個部分。

交易佣金成本指的是在進行基差交易時,期貨和現貨的總的手續費支出,該成本是固定值,但不同的交易者的手續費率會不相同,機構客戶的手續費率和個人客戶可能相差巨大。

衝擊成本指的是期貨現貨建倉時,實際成交價格和預計成交價格之間的差值。該成本不是固定值,需要根據市場數據進行估算。顯然,當一次性下單量很大時,衝擊成本可能會非常大,此時交易者可以使用分批下單的方法,將一筆大單拆成幾筆小單,降低每筆交易的衝擊成本。進行這樣操作時,每筆小單交易之間存在時間差,市場價格在此期間可能會發生變動,增加了時間對價格的風險。當交易量很大的時候,交易者需要在每筆衝擊成本和時間風險之間進行取捨。

交割成本指的是進入交割所支付的成本,該成本也是固定值,但不同交易者的交割費率可能不同。

當把這幾個成本扣減之後,績效仍然為正,才能說交易一定盈利。

案例2:

繼續【案例1】中的計算。

假設國債現貨的交易手續費率是萬分之0.1,衝擊成本是萬分之1,期貨的交易手續費率是萬分之0.1,衝擊成本是萬分之1,交割成本是萬分之0.1。

期貨在建倉時的數量是CF,所以計算交易佣金和衝擊成本時要乘上CF。進入交割前期貨數量要進行調整,調整數量是(CF-1)。交割時,期貨的數量是1份,交割成本是根據期貨價格進行計算。嚴格地講,我們還應知道期貨在交割時的價格,而這個價格在實際交割前是不知道的,因此使用開始交易時的期貨價格替代,則總成本是:

101.4688×(0.001%+0.01%)+98.594×1.0266×(0.001%+0.01%)+98.594×(1.0266-1)×(0.001%+0.01%)+98.594×0.001%=0.0236(元)。

【案例1】中計算的結果是0.1927元,大於相關交易成本,因此進行交易可以盈利。實際收益是0.1927-0.0236=0.1691(元)。

前面的例子是進行基差交易後,一直持有基差頭寸進入交割後的損益。由於負的淨基差意味着無風險的套利收益,在實際交易中,一旦出現負的淨基差,會有大量的資金進行期貨和現貨之間的套利,將淨基差迅速拉回到正常水平。

交易者如果在淨基差為負時已經建立了頭寸,可以在淨基差恢復正常時進行平倉。這種操作雖然不會提高實際的盈利額,但由於操作時間較短,每日的平均收益水平會有所提高。

提前平倉時的損益是:basis2-basis1+carry。這裡的持有收益carry實際上是從交易開始到交易結束這兩個時點之間現貨的持有收益的差值,而任一時刻的基差basis等於該時刻的淨基差BNOC加上將現貨持有到期貨交割的持有收益carry。

於是,提前平倉的損益可以轉變為:

basis2-basis1+carry

=(BNOC2+carry2)-(BNOC1+carry1)+(carry1-carry2)

=BNOC2-BNOC1

因此,提前平倉的損益是平倉時刻的淨基差與開倉時刻的淨基差的差值。

案例3:

繼續【案例1】中的數據。在2012年11月15日,國債100002的基差是0.25元,淨基差是-0.1927元,交易者在當日建立基差多頭頭寸。

假設在2012年11月20日,國債100002的基差上升為0.4231元,淨基差變為0,如果此時平倉,交易績效是0.4231-0.25+(3.43%-2%)×100×(5/365)=0.1927(元)。該結果等於平倉時刻的淨基差0,減去開倉時刻的淨基差-0.1927元。

在提前平倉的情況下,期貨的數量始終是CF份,如果各項交易成本的比例與【案例1】中相同,則總成本是:

101.4688×(0.001%+0.01%)×2+98.594×1.0266×(0.001%+0.01%)×2=0.0446(元)。

則實際收益是0.1927-0.0446=0.1481(元)。

【案例3】中的實際收益較【案例2】略小,這是進行平倉交易的成本要高於交割成本導致的。【案例3】的實際收益是0.1481元,真正的交易時間只有5天,平均每日的盈利是0.0296元。【案例2】中的實際收益是0.1691元,交易時間113天,平均每日收益0.0015元。雖然【案例3】的實際收益略低,但日均的收益要更高,且提前平倉後可以有機會捕捉其他的無風險套利機會,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