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督教科學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督教科學派(教堂)原圖鏈接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基督教科學派是美國人艾娣所創教派。該派因認為物質是虛幻的,疾病只能靠調整精神來治療,並稱此為基督教的科學。基督教多數教派認為它是一種變種或邊緣教派。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1]之一,其影響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2]。基督教創立於公元一世紀,最早發源地位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

簡介

基督教科學派或稱科學教派(The Church of Christ, Scientist,常稱作The Christian Science Church),是基督教新教的一個邊緣教派。總教堂(或稱母教堂)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由瑪麗·貝可·艾迪於1879年創立。此教派的教義主要來自她所著的《科學與健康暨解經之鑰》。   

該派禮儀簡樸嚴格,由讀經師主持。周日閱讀《聖經》及《科學與健康》,唱詩;平日匯報治療情況。不紀念聖誕節復活節,無洗禮及其他聖事。分會多有讀經班與主日學校。16人以上的團體,只要包含4名母會成員,1名醫師,即可成立分會。母會成員從教師受業,並放棄原有職業,可批准為醫師。醫師從醫3年以上,再學習理事會安排的課程,可成為教師。母會領導人多由教師擔任。理事會理事終身任職,可指定繼承人,但亦可撤換。成員多為中上層中產階級婦女,以人口稠密地區為活動中心。在美國約有2000多個分會和團體。在世界各地有近1000個分會,其中多在英國和聯邦德國。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

教義

基督教科學派的基本教義

基督教科學派聲稱既然上帝是絕對的善與完美,那麼罪,疾病和死亡都與上帝無關,因此都不是真實的。這個物質世界是虛幻的,真正的真理和存在都是在精神層面上,所以所有的物質上的「錯誤」都可以靠更高層次的靈修來解決。她更進一步的說明她所領悟出來的道理正是如同《聖經》里所記載的那樣,耶穌基督有治癒能力也是因為有同樣的領悟。該派反對《聖經》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的教義,認為除了精神,一切都不是真實存在。基督科學教徒(或稱基督科學者)則根據這個教義深信疾病可以透過信仰,祈禱和領悟更高一層對於上帝、基督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治癒。這樣的結果就是教徒有病痛時往往只靠著祈禱而不尋求醫療協助,他們的教會刊物上也常常刊登這類的透過祈禱而治癒的報導。   基督教科學派認為上帝是無限的神聖原則,是思想、靈魂、精神、生命、力量、真 理、善和愛;認為作為凡人的耶穌不是神,作為精神原則的基督才是神。基督教科學派主張對世界採取樂觀、開朗和積極的態度 ,以此保證獲得健康、財富和成功。禮儀簡樸嚴格,由讀經師主持;周日讀《聖經》及教派鼻祖艾娣的《科學與健康》,唱詩,平日匯報治療情況;不紀念聖誕節、復活節,無洗禮等聖事,及不設立聖職。

成員多為中上層階級婦女,世界約有3000多個分會和團體。 基督教科學派提出關於物質、苦難和罪均屬虛幻的說法,而不同意《聖經》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的教義。他們認為:上帝是無限的神聖原則,是思想、靈魂、精神、生命、力量、真理、善和愛。作為凡人的耶穌不是神,作為精神原則的基督才是神。「真正的」人反映上帝的本質,是精神性的。除了精神,一切都不實在。物質的肉體與必死的想法是虛幻的,疾病與痛苦來自虛假的意識,要恢復健康,就要消除幻覺,矯正錯誤的思想;並認為這種「基督的科學」就是耶穌賴以治病的聖靈。精神療法可由病人也可由醫師採用,主要訴諸祈禱,依靠把「絕對真實的存在」跟「必死的人」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認清物質、罪惡、病痛、死亡都屬虛幻,人就得到救贖。罪惡看起來好像很有力量,只是因為人們相信它真有力量。該派還認為,要獲得健康、財富和成功,就要對世界採取樂觀、開朗和積極的態度。其成員自由參加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教會的團體活動不多。該派主張禁酒戒煙,但不反對娛樂,也不反對牙醫、眼醫和注射疫苗

爭議

基督教科學派引發的爭議   

基督科學教派非傳統的傳教方式和內容因此引起許多爭議。一些教會人士因為不肯尋求正常的醫療協助,只靠著祈禱來治病,結果死於一些本來可以醫好的疾病。其中因此而死的小孩,他們的父母因此被提起刑事訴訟,理由是疏忽和不當致死。教會方面則辯稱根據他們的完整記錄,他們的「靈修治病」祈禱方式確實治癒了許多連醫生都束手無策的絕症。 在神學界,基督科學教派的教義也引起一陣騷動,特別是透過19世紀起盛行的科學角度來看(注:也就是基督科學所稱的「科學」完全稱不上科學),一些其他基督教派人士則譏諷的說科學教派只能算是一種聖經解說學校,只是一時的,根本不算是一種新的基督教派。即便如此,基督科學教派在發展初期,以及在1960 和1970年代的再次發展卻也因此吸引很多人的注意,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長。   在分類上,基督科學教派是歸類到基督教分支的復原教派這一旁支上,不過也是引起一些爭議。

創辦者簡介

艾娣本是催眠療法醫生昆畢的病人和學生。1862年,她宣稱由聖經啟示而發現基督治病的原理,並從自己的康復和其他病例得到證實。以後她開始為人治病,招收學生,組織基督教科學派。1875年她發表《科學與健康》,述說其原理及精神療法。1879年她與學生在波士頓創建該派的母會。後又創辦麻省 形而上學學院,培養本派醫師和教師;畢業生到各地建立診所和教會,使該派傳布到美國各地和英語國家及德國。以後有些教師修正艾娣觀點,甚至分裂對抗。1889年後,艾娣關閉學院,解散原有團體,進行內部改革,鞏固自己的控制權。她以讀 經師取代各分會的牧師,制訂《母會手冊》,要求各分會遵守。晚年時交權給「五人理事會」。她死後,理事會與基督教科學出版協會發生權力之爭,自認為繼承人的貝爾夫人和斯蒂岑夫人分庭抗禮。很多主張基督教科學應該發展的醫師和教師退出或被逐出母會,但仍在進行精神療法活動。1883年出版《基督教科學報》月刊,1908年發行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視頻

基督教科學派 相關視頻

馬未都:1966年到1976年,中外文學不讓閱讀,除了浩然先生的作品
文學作品中的十大遺憾 #語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