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督的身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基督的身體,外文名:Body of Christ,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是對信奉耶穌[1]為救世主的各大教派的宗教,是信仰上帝和救世主的宗教,在古希臘語中,上帝之子被稱為基督,基督教[2]由此得名。

簡介

聖經用語有3方面的意義:(1)耶穌基督的肉身;(2)聖餐儀式上,餅和葡萄酒所象徵基督破碎的身體和祂流出的血;(3)地方教會或普世教會;代表基督的身體。

耶穌基督的肉身

新約記載聖子(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有人的身體,這是聖父為祂預備的(來十5)。祂的身體是由聖靈感孕,藉童貞女馬利亞生下來的(太一20);生下來的耶穌,按人來說是大衛的後裔(羅一3),但祂也是「神的兒子」(路一35)。使徒約翰強調耶穌基督有真實的肉身(約一四2、3),這是駁斥當時有人以為基督的身體,只是幻身之謬說。耶穌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一14;參賽五十三1-4)。耶穌的肉身具有常人的一切特點和局限,因此,耶穌基督也有悲傷(來五7、8;約十一35)、睏乏(約四6)、飢渴(約十九28)、疼痛(約十九1-3)。

當耶穌將靈魂交給神的時候,祂的肉體便死於十字架上(約十九30、33)。新約宣稱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身體,擔當了世人的罪(彼前二24;約一二2;另參賽五十三5、6)。祂的死被稱為罪人更美的贖罪祭(來九12-14、26-28),祂犧牲肉身的生命使信徒在祂裡面成聖、稱義(林後五21;來十10)。

基督的遺體作了一般的安葬準備後(太二十七59;可十五46;路二十三53、56,二十四1;約十九39、40),就放置在亞利瑪太的約瑟所獻出的墓穴中(太二十七57-60;約十九41)。第三天,果然如耶穌生前的預言,祂的肉身復活了(約二19-22)。人們目睹祂復活的身體(太二十八9;路二十四31、36;約二十10-19、26),人們可以聽祂講話,觸摸祂,擁抱祂(太二十八9;路二十四39;約二十17;約一一1);祂身上的釘痕,可以觸摸(路二十四39;約二十27);祂可以進食,證明祂復活的身體仍是那血肉之軀(路二十四42、43)。但同時祂的身體已經「得到榮耀」,不再受常體的限制,而能出沒自如,來去無蹤(路二十四31、34;約二十19、26)。

聖經指出,基督的肉體復活是給主內信徒的保證,說明他們也必會經歷肉體復活的榮耀(林前十五20-23、50-57)。保羅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0、21;參腓三10、11)

聖餐中基督的身體

在最後的晚餐,也是逾越節的筵席(太二十六26-29;可十四22-25;路二十二15-20;林前十一23-26),耶穌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飯後又拿起一杯葡萄酒說:「這是我立約的血」(太二十六28)。耶穌以擘開的餅喻指祂將受鞭笞酷刑及釘十字架的身體(路二十三33;約十九1、2)。使徒保羅說:「……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林前五7),意指舊約的逾越節羔羊,是預表「神的羔羊,除去人的罪孽」(約一29)。

基督徒在聖餐擘餅,象徵耶穌為世人破碎身體(太八17;彼前二24;參賽五十三4、5)。杯中的酒象徵耶穌為與世人訂立新約而流灑的鮮血,即如耶穌所說:「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路二十二20)。聖餐儀式也是記念主耶穌基督為罪人而死,使罪得赦的恩惠(林前十一25、26;太二十六28);此外,也提醒基督徒既已與基督聯合,即成為祂身上的肢體(羅六1-11;林前十16;加二20;腓三10)。

基督的身體──教會

「基督的身體」也用以喻指全教會,即信徒整體連於基督,也靠賴基督;每一個信徒便稱作「基督的肢體」(林前十二27),與基督聯合,也得祂屬靈的供應(弗五25下、29)。比喻「神的子民」的用語尚有很多,如「葡萄樹」(詩八十8)、「神的殿」(林前三16、17)、「活石和靈宮」(彼前二5)、「神在地上的家」(弗三15)。這些比喻強調「基督的身子」(信徒)與神互相聯合、契通的關係,以及信徒對神的倚靠。

保羅也時常用「肢體」(基督的肢體)一詞,來提醒地方教會是基督身體上的一部分。保羅向羅馬教會說:「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十二4、5)保羅又教導哥林多教會說,他們無論是個人或是整體,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林前十二27);他們跟保羅一樣,都在聖靈里受洗,歸入基督的身體(林前十二13;弗五30)。

新約以「基督的身體」比喻普世教會和每一個地方教會。無論是普世性或地方性,教會都是一個屬靈的群體,信奉基督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弗二14-16,三6,四4),基督救贖了教會(弗五23下),祂作教會的元首(西一18),是教會的主宰(弗一22、23),教會的力量和合一全基於祂(弗四15、16;西二19)。

基督徒受洗歸入基督的身體,「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聖經也形容洗禮是人藉聖靈蒙獲「重生」(約三3-5),成為在基督里「新造的人」(林後五17);他們經歷「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三5、6)。組成基督身體的全體信徒,都從基督獲取生命的糧(約六35),這便是聖餐儀式中同領聖餅的象徵(林前十16、17)。

凡為肢體者都得蒙聖靈特殊的恩賜,並以此在身體內事奉基督(羅十二6;林前十二11)。聖經多次提及這些恩賜,有作使徒、作牧養、作勸慰、作慈惠等(羅十二7、8;弗四11)。事奉需由全體信徒分擔,如救助貧困(徒十一29、30;林前十六1-4;林後八1-5),如相互代禱(弗一15-23,三14-19,六18-20),事奉無貴賤高低之分,因為都是神所揀選,在身體中各盡其能,各守其職(林前十二14-26)。恩賜的目標就是「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2、13),並且「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四15、16)。

W. Harold Mare

另參:「身體」;「教會」;「聖餐/主餐」;「復活」。

參考文獻

  1. 耶穌:「我們都與上帝同在」,中國台灣網,2013-04-03
  2. 宗教文化:什麼是基督教,第一星座網,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