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堰口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堰口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地處縣境東南部,東、南與白勉峽鎮羅鎮相連,西與城關鎮接壤,北面隔牧馬河與白龍塘鎮相鄰。總面積446.61平方千米。

堰口鎮是第三批全國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陝西省107個省級重點鎮之一。

截至2020年6月,堰口鎮下轄3個社區、24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堰口鎮戶籍人口49102人。2011年,堰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工業總產值3.69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92億元。[1]

歷史沿革

明初在轄區涇洋河上修成"金洋堰",因而得名。

民國二年(1913年),曾設堰口鎮。

1950年,設區。

1958年,成立堰口公社。

1990年,為堰口區公所駐地。

1996年,撤區並鄉前轄板橋鄉、二郎鄉、三郎鄉、沙後鄉和堰口鎮4鄉1鎮。

1996年後,將沙後鄉併入本鎮,將古城村、涇洋村、二郎鄉、三郎鄉合建為古城鎮。

2011年7月,將古城鎮併入本鎮,使堰口鎮成為西鄉東片區最大的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轄1個堰口社區,堰口、劉家嶺、肖家灣、南壩、許家巷、官兵、五星、大坪、西河、二郎、三郎、古城、岳嶺、灣對坡、韓嶺、羅家河、牟家莊、石梯、三岔、涇洋、分水嶺、元壩、民主、板橋、水東、東渡26個行政村;下設2個居民小組,15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堰口鎮下轄3個社區、24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地堰口街。[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堰口鎮地處縣境東南部,東、南與白勉峽鎮、羅鎮相連,西與城關鎮接壤,北面隔牧馬河與白龍塘鎮相鄰 。總面積446.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堰口鎮地處涇洋河下游,北靠秦嶺,南依巴山。境內地形以平川、丘陵、山地為主。

氣候特徵

堰口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2.9cc,極端最低氣溫-10.6℃,極端最高氣溫39.7℃。年平均降水量912.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172.6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573.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堰口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涇洋河,牧馬河的支流,境內流長15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轄區總人口50612人。總人口中,男性26361人,占52.1%;女性24251人,占47.9%。2011年,堰口鎮人口出生率11.08‰,人口死亡率5.82‰,人口自然增長率5.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6.05人。

截至2018年末,堰口鎮戶籍人口49102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堰口鎮財政總收入697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6173元。

2018年,堰口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上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0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堰口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26.3%,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8%。農業耕地4.6萬畝,林地面積18.6萬畝。

堰口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堰口鎮糧食生產19052噸,其中小麥2244噸,玉米3574噸,水稻9487噸。

堰口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烤煙、蔬菜等。2011年,堰口鎮茶葉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306噸;烤煙種植面積3750畝,產量389噸;蔬菜種植面積4970畝,產量4255噸,主要品種有白菜、黃瓜、蘿蔔、西紅柿、四季豆、芹菜,其中白菜676噸,黃瓜819噸,蘿蔔910噸,西紅柿580噸,四季豆394噸,芹菜113噸。

堰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堰口鎮生豬飼養量18.7萬頭,年末存欄7.5萬頭;羊飼養量0.75萬隻,年末存欄0.38萬隻;牛飼養量0.47萬頭,年末存欄0.29萬頭;家禽飼養量28.3萬羽,上市家禽17.3萬羽。2011年,堰口鎮生產肉類8021噸,其中豬肉7442噸,牛肉244.7噸,羊肉57.7噸;禽蛋1190.7噸;畜牧業總產值1.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第二產業

堰口鎮形成以食品加工、精製茶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建築材料、水泥及石灰石開採、陶瓷生產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堰口鎮工業總產值3.69億元,工業企業41個,個體工業309戶,職工259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億元,比上年增長19%。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有商業網點621個,職工1553人。2011年,堰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92億元,比上年增長4.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6億元,比上年增長3.1%。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有農村合作銀行、郵政儲蓄銀行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人均儲蓄7726元;各項貸款餘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18.7%。

交通運輸

堰口鎮境內有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引道1條,316國道、210國道2條,縣鄉(鎮)級公路6條,通村道路25條,總長148千米。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鎮區道路總長度6.6千米;鎮區橋樑5座,總長度270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6個,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10餘萬冊。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

2005年7月,堰口鎮建成廣播電視站1個。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有線電視用戶900餘戶,2010年安裝"村村通",用戶達1600餘戶,入戶率達9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有幼兒園7所,幼兒園職工62人;小學13所,初中3所,在校生3320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其中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27個;病床50張。專業衛生人員37人。2011年,堰口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2%。

社會保障

2011年,堰口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5戶,人數1172人;農村五保供養216戶218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2.4萬人,繳費289.6萬元;累計完成脫貧人口達1435人,幫扶貧困大學生14戶,落實資金5.8萬元。

歷史文化

何家灣遺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堰口鎮三合村,在涇洋河右岸第二台地上,高出河床約10多米。1980年10月-12月發掘,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5平方米,發掘面積610平方米,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和生活用具600餘件,並清理出仰韶文化時期的殘居住址20餘處、灶坑一個,儲藏物品的窖穴115個及墓葬25座,是當時在陝南所發現的史前時期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堆積層最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一處遺址。

1982年4月14日,在又一次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骨雕人頭像,這是中國發現年代工最早的一個骨雕人頭像,也是一件極為珍貴的骨雕藝術品。

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1. | 堰口鎮
  2. 歷史沿革
  3. [ht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