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塔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塔水鎮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 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邊緣,東與清泉鎮興仁鄉交界,南與永河鎮隔河相望,西靠秀水鎮,北與樂興鎮接壤。距安縣縣城18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千米, 區域總面積130平方千米(撤併前原塔水鎮、清泉鎮、寶林鎮面積累加)。

民初上街為龍安場,下街為安縣場。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彰明縣興隆場(龍安場)劃歸安縣,名塔水橋(場)。1957年,析置興隆鄉。1981年,更名白塔公社。1986年,更名塔水鎮。 截至2019年末,塔水鎮戶籍人口為46869人。 截至2020年6月,塔水鎮轄4個社區、2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龍安社區。

截至2019年末,塔水鎮有工業企業23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9個。[1]

歷史沿革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析涪縣置西浦縣,後魏恭帝移平川縣於此。

隋唐年間,屬神泉縣。

宋置石城鎮,屬神泉縣,在今安縣南塔水區境。

元置場,屬安州。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建場,即以橋名。後橋被沖圯,遂一修為二,上即今瓮河橋,下即今馬家橋。

清後期,塔水橋屬安縣、彰明兩縣分管,以中柵子為界。上街為彰明縣所管叫興隆場,下街為安縣所管叫三合場。

民初上街為龍安場,下街為安縣場。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彰明縣興隆場(龍安場)劃歸安縣,名塔水橋(場)。

1949年,設塔水、興隆2鄉。

1952年,析農村部分置塔水、興隆2鄉,析街道部分置興塔鎮。

1956年,興隆鄉併入塔水鄉。

1957年,析置興隆鄉。

1958年10月,2鄉1鎮合併為塔水公社。

1963年,分為塔水、興隆2公社和興塔鎮。

1966年,塔水公社更名前鋒公社,興塔鎮更名新華鎮。

1967年,前鋒公社更名塔水公社,新華鎮更名興塔鎮。

1981年,更名白塔公社。

1984年9月,塔水、白塔2鄉併入興塔鎮。

1986年,更名塔水鎮。

2016年4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綿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以原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州區的行政區域,塔水鎮改屬安州區。

2019年1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清泉鎮和寶林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塔水鎮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塔水鎮轄蠶絲、油房、開禧、聯盟、安塘、高觀、七里、龍橋、雙堰、柑子、青安、浮萍、團結、神泉、白庵、雙林、白塔、三泉、春林、裕豐、明星、新征、幸福、正覺、峨眉、金竹,雲塔、龍安28個村(居)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塔水鎮轄4個社區、2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龍安社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塔水鎮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邊緣,東與清泉鎮、興仁鄉交界,南與永河鎮隔河相望,西靠秀水鎮,北與樂興鎮接壤。距安縣縣城18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千米, 區域總面積130平方千米(撤併前原塔水鎮、清泉鎮、寶林鎮面積累加)。

地形地貌

塔水鎮地處川西凹陷區,地勢半丘半壩。境內最高點高觀山位於高觀村,海拔594米;最低點秀塔河口位於開禧村,海拔554米。

氣候

塔水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6.3℃。年平均日照時數1058.7小時,年總輻射81.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61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727.8毫米(196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887.3毫米(196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7月最多。

水文

塔水鎮境內屬凱江流域,河道有凱江河、雎水河(俗稱干河子)等屬凱江流域,其中凱江流域面積3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塔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雪災、地震等。洪澇災害十來年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9月。洪災、旱災交替發生,旱災3-5年發生1次。最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1995年8月11日,塔水片區洪水損失4000多萬元、死亡4人。最大降水量是1995年8月11日降水量達230毫米。洪災最早是1999年4月23日,最遲是2005年9月19日。地震最嚴重的一次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全鎮死亡38人,在外地災區失蹤18人,傷620人。倒塌房屋90萬平方米;嚴重損壞無法居住128萬平方米;損毀村道、橋涵、學校、醫院、廣播電視、農作物畜禽、工業企業等,全鎮直接經濟損失50億餘元。

自然資源

塔水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硅頁岩。儲量0.7億噸,已經開發的硅頁岩,位於雙堰、安塘;礦區面積2平方千米,地質儲量0.7億噸,可采量0.7億噸,年產量0.6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林地1420畝,年產2萬噸食用油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生漆交易市場,年產1萬隻肉兔,葡萄2000畝,優質核桃7400畝。

2011年,塔水鎮耕地面積58400畝,林地面積7400畝。

人口

2011年末,塔水鎮轄區總人口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969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3萬人,占46%;女性2.7萬人,占5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回、羌、土家、苗、壯等21個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長率2.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35人。

截至2017年末,塔水鎮常住人口為34982人。

截至2019年末,塔水鎮戶籍人口為4686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塔水鎮財政總收入1100.97萬元,比上年減少7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50萬元,企業所得稅150萬元,個人所得稅1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25.8%、20%。農民人均純收入6505元。

截至2019年末,塔水鎮有工業企業23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9個。

農業

2011年,塔水鎮農業總產值3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31901噸,其中水稻22227噸,小麥5232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5608畝,產量4740噸,其中花生107噸;蔬菜種植面積5773畝,產量1332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肉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5.6萬頭,年末存欄3.2萬頭;羊飼養量700隻,年末存欄300隻;牛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203萬羽。生產肉類9010噸,其中豬肉5696噸,牛肉256噸,羊肉10噸;禽蛋3048噸;畜牧業總產值1.9億元。2011年,核桃種植面積0.4萬畝,主要品種有香菱、遼核、中核短枝、中林。漁業以養殖鯉魚、卿魚、鏈魚、草魚為主,淡水水面1.5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1.6平方千米,產量1900噸。大型農業機械308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川芎、葡萄、油菜籽、水稻種子。

截至2011年末,塔水鎮累計造林7500畝,其中防護林1400畝,經濟林4000畝,竹林85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30萬株,林木覆蓋率85%,活立木蓄積量1.3萬立方米。

工業

2011年,塔水鎮工業總產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5%,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37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700萬元,比上年增長43%。

商業

2011年末,塔水鎮商業網點825個,職工2012人。

郵電業

2011年末,塔水鎮郵政業務收入5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1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塔水鎮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453人,專任教師67人;小學2所,在校生1615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96人,專任教師8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1995年2月,塔水鎮開通塔水有線電視。

2011年末,塔水鎮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5個,建築面積750平方米,藏書22500冊。體育場地1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人。場鎮社區和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廣播喇叭0.43萬隻,入戶率35%,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0.43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塔水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8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80張,固定資產總值2506.5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2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王19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3萬人次,住院手術328台次,出院病人2568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塔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7戶,人數662人,支出150.9萬元,月人均190元;城市醫療救助3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人次,共支出9.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21戶,人數1313人,支出173.3萬元,月人均11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9人,支出3.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7人,支出31.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63人次,共支出4.4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10人次,支出12.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7人。新增就業人員571人,有16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全年共幫助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塔水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5千米,投遞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2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1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5萬件,征訂報紙6.7萬份、期刊0.7萬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12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120門,固定電話用戶2785戶,比上年減少355戶;移動電話用戶1560戶,比上年增加880戶;光纜線路總長達65.5千米,主幹電纜達450對千米,寬帶接人端口總數2170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1540個,寬帶接入用戶1540戶,比上年增加620戶。[5]

基礎設施

能源

2011年,塔水鎮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3.37千米,用電負荷3506.25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1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天然氣管線6.5千米,加氣站(含液化氣點)11個,天然氣用戶900戶。

道路

2011年末,塔水鎮鎮區橋樑6座,總長度0.42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塔水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1萬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30%;排水管道6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項,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00噸。

供電

2011年末,塔水鎮鎮區擁有主變壓器15台,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3.37千米。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1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塔水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3.1公頃,其中公共綠地2.4公頃。

交通運輸

2011年,塔水鎮縣鄉(鎮)級公路5條,境內總長60千米。客運汽車88輛、2310座位,年客運量35.09萬人次。鎮區公交汽車線路5條,運營總里程0.6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88輛,年客運量35.09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鎮東有踏水橋而得名。

風景名勝

塔水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開禧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3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