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塔里的女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塔里的女人

塔里的女人

《塔里的女人》是一部由無名氏(卜乃夫)所著的小說。

內容簡介

故事主要講一個很有名望,很有身份的小提琴家和一個外交官女兒的愛情。本來一切都是很順利的,彼此的優秀彼此欣賞,彼此的家事地位也可以門當戶對,本來一切都是美好的,愛的過程里彼此陶醉,彼此深深地淪落了自己的心。但是,也許上蒼是不喜歡一帆風順的,也許上蒼根本就是在捉弄人,在女方提出要結婚時,一個殘忍的現實結束了一切。

本來只要彼此努力,只要彼此珍惜,只要……但是男主人公太懦弱了,他逃避,他遠離……結果他去參軍,他去了很多的城市,也許他是想要通過時間來淡忘當時的情感。但是,愛,真正的愛不是這麼容易被淡忘,被封鎖的!繞了一大圈,他又去找那個女孩,但當他看到眼前的她時,他不敢相信,再一次,他離開了。因為眼前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深深的自責,深深的懺悔,也許還有點深深的恐懼,所以他再一次逃避……最終女孩就在那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着,或者說盲目地等待着死亡。而他也選了個離她很近的地方安了身,依然等待着死亡。每夜會聽到山間繚繞的小提琴聲,哀怨的,曲調中充滿了無限的悔恨……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就是因為這份真實吧,作者無名氏才讓讀者有了被真實震撼的力量吧。

以下是摘錄的一些句子:

當幸福在你身邊時,你並不知道它,也不珍惜它,當你知道它,珍惜它,尋找它,它已經沒有了,也再也找不到了。

當別人犧牲太大了,有時別人不僅不會得到幸福,反而獲得痛苦。

在生命中,「偶然」雖然可怕,但比「偶然」更可怕的是「自我意識」(也可以解釋為自尊心)這「自我意識」或「自尊心」是許多悲劇的主要因素。 真正的幸福是剎那的,短暫的,不是永久的。

…… 希望有興趣的人去看看,也許我們會對自己憧憬的愛情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吧,也許我們會發現,其實有很多的愛充滿了不能愛的痛苦和無奈! 最後用一句詩概括: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主題命運

無名氏的獨特藝術追求首先表現在主題的不同凡響。

據卜少夫(無名氏之胞兄)說,作者寫《北極風情畫》和《塔里的女人》兩部愛情小說「他立意用一種新的媚俗手法來奪取廣大的讀者,向一些自命為擁有廣大讀者的成名文藝作家挑戰。」從純文學的觀點看《北極風情畫》確實具有某些「媚俗」的色彩,單不可忽視的是裡面也有非媚俗的東西,那就是他把愛情悲劇轉換成一種命運悲劇,使單純的情愛故事升華到覺解人生的哲理,貫穿了他探索人生的嚴肅的態度。《塔里的女人》則觸及到現代文化中存在着的內在美與善的分割的主題,唯虞的生活其非道德的,甚至會觸犯道德,而追求道德完善,又導致了虞的淪之,結國言也隨之消失,揭示了女性難以逃脫的悲劇命運。因此,這兩部小說並非單純,的媚俗小說,而是有着作者所深刻思考的命運主題。

創作背景

執着的藝術追求——無名氏的創作特色

無名氏和徐許的小說創作,在戰時戰後都非常暢銷,但他們具有孤高的個性,絕不肯敷衍流行的意見,因此飽受文學批評家的冷眼和歧視。他們的初期作品都擅寫愛情故事,被當時的批評家讓為新鴛鴦蝴蝶派。無名氏的兩部成名作《北極風情畫》和《塔里的女人》曾被左翼文壇視作荒誕離奇、逃避現實的「庸俗」之作,認為它「沖冼了求民主的呼聲」,而又被右翼文壇認定是整個抗戰期間寫得「最為惡劣的作品」。無名氏和徐許的小說在40年代曾一度征服了讀者,在40年代國統區顯示了奇異色彩,但此後幾十年後期被淹沒但時過境遷,我們認真反思這些問題,得以重新認識兩位作家,他們都有着自己獨特的藝術追求融鑄在「無名書稿」中,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整個抗戰期間,無名氏都沒有超脫於抗戰之上,而是投身於其中,為抗戰做了力所能及的大量工作,盡了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職責。他寫了大量直接反映抗戰的新聞報導、散文,小說,在大後方曾產生過廣泛的影響,像副題為《「八一三」三周年謹獻給全體死難將士之英靈》的《薤露》,寫於1940年夏重慶被日機轟炸後的《火燒的都門》,等等,都是傳誦一時的名篇。他對抗戰的態度可以說是很積極,很投入的,但是〈北極風情畫〉一出,他就被說成為一個逃避抗戰的逍遙派,「新鴛鴦蝴蝶派「作家,這委實有些不公平。

之所以出現這樣一種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無名氏對文學的理解和認識與當時的主流文學界不一致。他心目中的文學有着獨立地位,有獨特價值,能給人以美的啟迪而超越於即時性的社會功利之上的東西。他並不認同日後大行於道的那種「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廉價文學的公式,也不認為只有表現出歷史的趨勢,時代的重大至題,,才是偉大的文學作品,才是文學的唯一追求目標,因此為了抗戰,他可以不避危險,到前線採訪,宣傳抗戰,鼓勵抗戰但這些東西並非一定就是文學,文學與抗戰這個時代主題並不是完全等同,完全一致的。因此,「在文學創作中,他寧願寫一些他自己感覺最深的個人性的情感、體驗,它可能與抗戰有關,也可能與抗戰無關。這是一種處於個人話語與時代話語之間的文學話語,是一種個人與時代之間的對話,既可以是認同的也可以是質疑的,它取決於作家自身的對生活對時代的態度的理解。」

作者簡介

無名氏,原名卜寶南,後改名卜乃夫,筆名還有卜寧、卜懷君、寧士等。1917年生於江蘇南京。無名氏是風格獨特的作家,其個性和情感都非常強烈,他從四十年代初開始創作,前期以《北極風情畫》、《塔里的女人》兩部暢銷小說確立文名,隨後又潛心創作了長達六卷的《無名書稿》(包括《野獸、野獸、野獸》、《海艷》、《金色的蛇夜》、《死的岩層》、《開花在星雲以外》、《創世紀大菩提》)這部二十世紀中國文壇上特立獨行的巨著。文學史家將他與徐訏列入兩個現代狂人。

(註:《塔里的女人》根據孔范今主編《中國現代文學補遺書系》卷四掃描。17歲初讀此篇,恍若一夢:天地間竟有如此悽美的愛情故事?然則何以我們的少年時代只能讀到瓊瑤小說?無名氏後來重新修訂,把開頭、中間、結尾的精華全部刪除,故仍採用四十年代初稿。)

斷線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數據傳輸的停止,是一個世界分開在兩個空間。斷線可以使自己失去另一部分,至於那些向外飄出去的日子,總有一些永遠也收不回來。斷線意味着距離,物理空間的距離就是在生死之間也可以作出選擇,而心理空間的距離是不能饒恕的,自我安慰是如此軟弱。這樣的距離在斷線之後,是寂靜的存在,好多年沒有一點回聲。[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