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填詞名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填詞名解》•四卷(汪啟淑家藏本),作者毛先舒。

基本信息

國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說》,已著錄。掇拾古語,以牽合詞調名義,始於楊慎《丹鉛錄》。先舒又從而衍之,附會支離,多不足據。末附先舒自度十五曲,尤為杜撰。古樂府在聲不在詞。唐人不得其聲,故所擬古樂府,且借題抒意,不能自制調也。所作新樂府,但為五七言古詩,亦不能自制調也。其時采詩入樂者,僅五七言絕句,或律詩割取其四句,倚聲制詞者,初體如竹枝、柳枝之類,猶為絕句。繼而《望江南》、《菩薩蠻》等曲作焉。

解其聲,故能制其調也。至宋而傳其歌詞之法,不傳其歌詩之法,故《陽關曲》《小秦王》之聲歌之,《漁父詞》借《鷓鴣天》之聲歌之。蘇軾、黃庭堅二集可覆案也。惟詞為當時所盛行,故作者每自度曲。亦解其聲,故能制其調耳。金元以來,南北曲行,而詞律亡。作是體者,不過考證舊詞,知其句法平仄。參證同調之詞,知某句可長可短,某字可平可仄而已。當時宮調,已茫然不省。而乃虛憑臆見,自製新腔。無論其分析精微,斷不能識。即人人習見之《白石詞》,其所云《念奴嬌》鬲指聲者,今能解為何語乎?英雄欺人,此之謂也。──右"詞曲類"詞話之屬,五部,十三卷,皆附《存目》。

古籍簡介

清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說》,已著錄。掇拾古語,以牽合詞調名義,始於楊慎《丹鉛錄》。先舒又從而衍之,附會支離,多不足據。末附先舒自度十五曲,尤為杜撰。古樂府在聲不在詞。唐人不得其聲,故所擬古樂府,且借題抒意,不能自制調也。所作新樂府,但為五七言古詩,亦不能自制調也。其時采詩入樂者,僅五七言絕句,或律詩割取其四句,倚聲制詞者,初體如竹枝、柳枝之類,猶為絕句。

繼而《望江南》、《菩薩蠻》等曲作焉。解其聲,故能制其調也。至宋而傳其歌詞之法,不傳其歌詩之法,故《陽關曲》借《小秦王》之聲歌之,《漁父詞》借《鷓鴣天》之聲歌之。蘇軾、黃庭堅二集可覆案也。惟詞為當時所盛行,故作者每自度曲。亦解其聲,故能制其調耳。金元以來,南北曲行,而詞律亡。作是體者,不過考證舊詞,知其句法平仄。參證同調之詞,知某句可長可短,某字可平可仄而已。當時宮調,已茫然不省。而乃虛憑臆見,自製新腔。無論其分析精微,斷不能識。即人人習見之《白石詞》,其所云《念奴嬌》鬲指聲者,今能解為何語乎?英雄欺人,此之謂也。 [1]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