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

作品名稱: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文同

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是宋朝著名畫家、詩人文同作品之一。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1]

正文

(一)

先人有敝廬,涪水之東邊。 我罷漢中守,歸此聊息焉。 是時五六月,赤日烘遙天。 山川盡糝燥,草木皆焦燃。 塵襟既暫解,勝境乃獨專。 高林抱深麓,清蔭密石綿。 層岩敞戶外,淺瀨流窗前。 邀客上素琴,留僧酌寒泉。 竹簟白石枕,穩處只屢遷。 忽時乘高風,遠望立雲煙。 野興極浩蕩,俗慮無一緣。 氣爽神自樂,世故便可捐。 卻憶為吏時,荷重常滿肩。 几案堆簿書,區處忘食眠。 冠帶坐大暑,顙汗常涓涓。 每懼落深責,取適敢自便。 安閒獲在茲,怳若夢遊仙。 行將佩守符,復爾趨洋川。 山中豈不戀,事有勢外牽。 尚子願未畢,安能賦歸田。

(二)

歸來山中住,便作山中人。 冠帶亦自閒,累月不首身。 散發層岩阿,濯足清澗濱。 石蘚黏簡冊,松風墮衣巾。 鄉里多舊遊,不厭過從頻。 山餚與野釀,待我如佳賓。 有召即走赴,愛其愛我真。 常鞏禮數乖,取問吾交親。 正此一夏樂,忽茲遘蕭辰。 還愧擁千騎,又走西道塵。[2]

作者生平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佑元年(1049)進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1055)調靜難國節度判官,嘉佑四年(1059)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1070)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1078)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於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3]

主要作品

後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誌及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文同詩二十卷,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為底本,參校明萬曆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凡淵集》(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於卷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