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貿乘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外貿乘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外貿乘數是指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引起這種變化量的最初出口變化量的倍數關係,或者說是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引起這種量變的出口變化量之間的比例。

外貿乘數論

增加出口像增加投資一樣,都有提高國民收入、促進就業的效果,並且這種效果具有乘數效應。具體來說,本國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和出口商的收入增加,使得出口部門的消費增加,引起生產資料和消費需求增加,進而從事這兩個部分生產的人們的收入增加,如此反覆下去,國民收入的增加量將為本國出口量的若干倍。

(1)中心國家和外圍國家在經濟上不平等的表現:

①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差別:中心國家不僅可以自主發展本國經濟,而且可以主宰外圍國家的經濟發展。

②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差別:中心國家主要生產出口製成品,外圍國家主要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

③技術進步及其利益分割的差別:中心國家是新技術的發明者和傳播者,因而幾乎獲得了技術進步的全部利益:外圍國家則是新技術的模仿者和接受者,難以獲得技術進步利益的分享。

(2)外圍國家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的原因:

①技術進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②工業製成品和初級產品需求的收入彈性不同:工業製成品大於初級產品。

③中心和外圍工會的作用不同

中心國家的工人有強大的工會組織,在經濟高漲時,可以迫使僱主增加工資,經濟蕭條時,可以迫使僱主不降或少降工資,因而使工業品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上。而外圍國家工會組織不健全,力量薄弱,沒有能力控制或影響工資,經濟繁榮時期工資上升不大,蕭條時期工資大幅度下降,因而外圍國家初級產品價格較低。

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扣除用於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的餘額。

國民收入(價值形態)=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或國民收入(實物形態)=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我們通常用GDP、GNP等來衡量國民總收入,但最常用的還是GDP。GDP能同時衡量兩件事情,一個國家的總收入和這個國家的物品與勞務數量的總支出。由於在整體經濟中,收入和支出必須相等,所以衡量總支出和總收入是同一回事。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一般來說,GDP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