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部效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外部效應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經濟學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生產者或消費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帶來的非市場性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外部效應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性,指的是私人邊際成本與社會邊際成本之間或私人邊際效益與社會邊際效益之間的非一致性。簡單地說,就是指某些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影響了其他經濟主體,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費用或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的現象。這種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外部效應的分類

外部效應可分為正外部效應和負外部效應。

正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效益或外部經濟,它指的是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以反映的經濟效益,或者是指某些產品的社會效益大於其使用價值的現象。在存在正的外部效應的情況下,無論是產品的買者還是產品的賣者,都未在其決策中意識到他們之間的交易會給其他人或廠商帶來益處。

生產中的正外部效應

教育——完善的教育系統培育出的人才,會對社會建設作出貢獻,這是對所有人都有益的。

消費中的正外部效應

某人去注射了甲流疫苗,這場消費不僅對於他自己有好處,對他周圍的人也有一定的好處,即接觸到病毒的傳染源減少。

負外部效應也稱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經濟,它指的是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費用,或者說是指某一產品的社會成本大於生產者私人成本的現象。在外部負效應存在的情況下,這類產品的生產往往過多,即產生這類產品的過度供給。

生產中的負外部效應

工廠在生產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種負外部效應。它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費,自然資源的減少,以及污染物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

消費中的負外部效應

某人養了一隻狗,這隻狗喜歡每天夜裡不停地叫。這個人由於習慣於夜生活,所以並不會對此感到困擾。可是他的鄰居習慣於早睡,每天就會被狗的叫聲弄得失眠,於是不得不花錢買安眠藥。在這裡養狗對於這個鄰居就是一種負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

負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

負外部效應最關鍵問題:帶有負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用於生產或提供該種物品或服務的社會邊際成本。

外部邊際成本(marginal external cost,MEC):每增加一單位某種物品或服務的產量而給第三者所帶來的額外成本。

MEC是MSC的一部分,但未在價格中體現。

存在負外部效應時,MPC<MSC,某種物品或服務的生產和銷售會呈現過多的情況。

MPC+MEC=MSC=MSB時,才能合理配置。

正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

正外部效應關鍵問題:帶有正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該種物品或服務所帶來的社會邊際效益。

外部邊際效益(marginal external benefit,MEB):每增加一單位某種物品或服務的消費而給第三者所帶來的額外收益。

MEB是MSB的一部分,但未在價格中體現。

存在正外部效應時,MPB<MSB,某種物品或服務的生產和銷售會呈現不足的狀態。

MPB+MEB=MSB=MSC時,才能實現有效配置。

正外部效應:外部邊際效益遞減的情況

一種物品或服務的外部邊際效益往往是遞減的。

存在MEB遞減的正外部效應時,市場機制並非總是失靈,只有MEB>的時候,市場機制才可能失靈。

外部效應的內在化

當某種物品或勞務的私人邊際收益或成本經過調整,使用者的各種活動決策考慮實際的社會邊際收益或成本時,就實現了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外部效應的內在化過程,也就是外部效應得到糾正,資源配置從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過程。換句話說,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實際上就是外部效應的邊際價值被定價了。

-負的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就是把外部邊際成本加到私人邊際成本中,從而使物品或物品的價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會邊際成本。

-正的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就是把外部邊際效益加到私人邊際效益之中,從而使物品或勞務的價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會邊際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