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陰上皮樣肉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外陰上皮樣肉瘤
外陰上皮樣肉瘤
原圖鏈接

就診科室 :婦科,腫瘤科

多發群體 :女性

發病部位 :大陰唇、陰蒂、和尿道周圍

常見病因 :病因不明

常見症狀 :外陰出現瘙癢,丘疹或結節

潰瘍,伴疼痛或壓痛

外陰上皮樣肉瘤是一種罕見的陰阜、陰蒂軟組織惡性腫瘤。發病年齡20~50多歲,好發於大陰唇、陰蒂、和尿道周圍。起初時腫塊很小,位於皮下,可無任何症狀,在體檢或無意中發現。以後腫塊逐漸增大,侵犯皮膚形成潰瘍,當合併感染時可出現疼痛出血。部分表現為進行性增大的結節,可為單個或多個結節。 [1]


病因

病因不明[2]


臨床表現

症狀

(1)外陰瘙癢,大約60%的患者有此不適。

(2)偶然發現外陰結節,結節好發於大陰唇、陰蒂、和尿道周圍。起初時腫塊很小,位於皮下,可無任何症狀。以後腫塊逐漸增大,侵犯皮膚形成潰瘍,當合併感染時可出現疼痛出血。

體徵

外陰局部皮膚出現丘疹結節,顏色可為灰色,紅色,褐色,棕色或白色,可為單個或多個,融合或分散。位於淺表的腫瘤,早期就引起皮膚潰瘍。深層者往往沿深筋膜生長,硬韌。結節狀區域不易活動,有時有疼痛或壓痛。 [3]


檢查

外陰上皮樣肉瘤
原圖鏈接

免疫檢查

免疫組化呈雙向表達,即上皮和間葉兩種抗體均陽性。

病理活檢

可用1%甲苯胺藍染色,乾燥後再以1%醋酸液脫色,如出現深藍區,提示有角化不全或潰瘍,在深染區取材可提高診斷率。必須行多點活檢,以除外浸潤癌。

陰道鏡檢查

外陰上皮樣肉瘤
原圖鏈接

可提高檢測鄰近組織病變的敏感性。

其他檢查

分泌物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免疫學檢查。 [4]


診斷

外陰上皮樣肉瘤
原圖鏈接

需結合臨床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加以診斷。因本瘤生長緩慢,無特殊不適,臨床中容易發生誤診,應先排除轉移可能,同時藉助於光鏡、電鏡和各項免疫組化指標檢測或特殊染色,上皮樣肉瘤大部分瘤細胞角蛋白及EMA染色陽性。必要時檢測細胞遺傳學異常。 [5]


治療

診斷後需立即行根治性外陰切除,至少行局部病灶廣泛切除術和腹股溝淋巴結切除。應首選局部病灶廣泛切除術,包括周圍正常組織至少2cm,並強調儘量保留陰蒂。區域淋巴結的處理以可疑淋巴結取樣性切除為佳。另外放療和化療多作為術後的輔助治療,單獨放、化療效果不可靠。 [6]


預後

外陰上皮樣肉瘤
原圖鏈接

早診斷早期廣泛切除病灶將有助於改善預後。與不良預後相關的因素有:近側型、腫塊>5cm、血管侵犯、遠處轉移和高的核分裂數等。

預防

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儘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做好隨訪工作。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儘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做好隨訪工作。 [7]


參考來源

  • 孫力,吳令英,李曉光,白萍等.   外陰上皮樣肉瘤的臨床分析. 《 WanFang 》 , 2010  
  • 田曉靜,王志華等.   外陰上皮樣肉瘤1例報道. 《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 , 2014  
  • 鄭維斌,張江靈,於英豪.   外陰上皮樣肉瘤1例. 200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