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地強風來襲,局地可達13級!謹防城市高樓間的「狹管效應」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易網 的圖片

多地強風來襲,局地可達13級!謹防城市高樓間的「狹管效應」 最近,天氣舞台仿佛被「大風」霸屏,多地拉響大風預警,部分地區風力強勁,局地甚至可達13級。呼嘯的狂風不僅影響出行,城市高樓間因「狹管效應」產生的強風,更是暗藏危機。究竟何為「狹管效應」?又該如何防範[1]

「狹管效應」的形成原理

當空氣從廣闊區域流入狹窄通道時,由於通道限制,空氣無法大量堆積,只能加速通過,從而使風速顯著增大,這就是「狹管效應」 。就像在自然界中,當風通過兩山之間的狹窄山口時,風力會陡然增強 。在城市裡,林立的高樓大廈也會產生類似效果 。當風遇到間距較小的高層建築時,風被擠壓在狹小空間內,就會形成「狹管風」,風速瞬間提升 。比如,平地上3 - 4級的微風,經過高樓間的狹管區域後,風力可能猛增至10級以上 ,對行人、建築安全構成威脅 。這其中,高樓大廈組成的特殊「地形」——高樓峽谷,是產生「狹管效應」的關鍵因素[2]

強風來襲,多地受影響

近期,中央氣象台持續發布大風橙色預警 。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青海北部、甘肅北部和東部、寧夏、陝西中北部、內蒙古大部及東北地區中南部、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北部、四川盆地東部等地部分地區都受到5 - 7級大風影響,陣風8 - 10級 。內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陣風風力更是可達12 - 13級 。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大部海域、東海大部海域也有7 - 8級、陣風9 - 10級的大風 。在這次強風過程中,河北有95個站點、河南有61個站點大風破紀錄 。京津一帶風力強勁,天津薊州區盤山站風力一度達到14級,突破1951年來歷史同期極值 ;北京門頭溝高山玫瑰園極大風速一度達到45.8米/秒(14級) 。受大風影響,北京超800棵大樹被吹倒,30輛汽車被砸 ;山西、河南等地出現建築物頂棚、落地窗被吹走的情況 ;國內航線取消航班3200餘架次 。如此強勁的風力,與氣壓梯度大、高空動量下傳至地面以及溫帶氣旋的形成密切相關 。

城市「狹管效應」的危害

在城市中,「狹管效應」產生的強風威力不容小覷 。在間距極小的城市高層建築之間,「狹管風」能夠使行駛的汽車打晃 ,影響交通安全 。同時,強風還容易引起高空墜物 ,比如陽台花盆、廣告牌等被吹落 ,對行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據氣象部門測試,城市颳起六七級大風時,狹管效應能使通過高樓之間的瞬間風力達到12級 。在12級大風的作用下,人體受到的推力可達465至596牛頓,相當於兩個成年男子的推力,這種風力足以將人吹倒 。此外,狹管效應還會助推火災事故的發生、增加火災撲滅難度 ,若火災發生在高樓林立且存在「狹管效應」的區域,火勢會在強風的助力下迅速蔓延 ,給消防救援帶來極大困難 。

防範措施與建議

為了防範「狹管效應」帶來的風險,城市規劃至關重要 。在城市規劃時,應精心布局高層建築的密度和朝向 ,適當加大樓宇間的間距 ,並設置專門的通風走廊 ,確保風的自由流動 ,減少強風聚集 。例如,一些現代化的城市新區在規劃建設時,充分考慮了通風和防風因素,合理規劃建築布局,降低「狹管效應」影響 。對於市民來說,出行時應儘量避免高樓間的狹長通道 ,以防突然增強的氣流造成傷害 。當遭到強對流來襲時,躲在屋內要緊閉門窗 ,特別是高層住宅的居民,若家中有落地窗,還需採取額外的加固防護措施 。如可以貼上「米」字形膠帶,增強玻璃的穩定性 。此外,要固定好窗戶和陽台的物品,避免高空墜物 。在大風天氣預警期間,停止戶外有組織的體育或集會活動 ,中小學、幼兒園、相關培訓機構停止戶外活動 ,公眾避免露天活動,嚴禁一切室外用火行為 ,非必要不出行,車輛和人員不在高大建築物、廣告牌、臨時搭建物或大樹的下方停留 ,停止一切室外施工作業和遊樂活動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