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氣城 (常陸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氣城(日語:多気城たきじょう[1]/たけじょう[2] Takijō/Takejō),又稱多氣山城(日語:多気山城たきさんじょう Takisanjō)或城山城(日語:城山城じょうやまじょう Jōyamajō[3],是常陸國筑波郡多氣(現茨城縣筑波市北條 (つくば市|北條小字多氣)曾經存在的一座山城|山城關東七名城之一。

概要

城池建於通稱城山的多氣山上,多氣山高約129.4米,在山上的城址遺跡中,總共有曲輪四座,周圍由護城河土塁|土方包圍。城跡外側有一大型的護城河遺跡,南邊則有土橋的遺址。四座曲輪中,有三座是從山頂沿山腰方向興建,另一座則是建於多氣山和西邊的道場山之間。《筑波町史(上卷)》記載城跡的保存狀態比較好,是對於研究當地在戰國期間的重要線索。

歷史

城池被認為是在平安時代中期由常陸平氏宗家大掾氏|大掾氏的平維幹從常陸國筑波郡水守遷移至多氣之時建造的,在《吾妻鏡》記載的に「多氣的山城」就是由維幹建造的多氣城。然而,現存的大規模城郭遺跡卻被認為是戰國時長永祿慶長年間(1558年 - 1615年)的建築,而茨城城郭研究會則認為是按照平安時代的城跡大改建。維幹的子孫代代繼承多気氏之名在當地維持勢力直至建久4年(1193年),第6代的多氣義幹在建久之變中受制於八田知家等人的策略,導致多氣氏沒落。義幹至今仍然獲北條地區的居民親切地稱為多氣太郎大人(たきたろさま)と。城池曾經出土過室町時代土師器|土師質土器,但是多氣城在義幹死後直至室町時代的情況仍然有待考究。

現時,城池被推測是在戰國時代純粹以軍事目的建造的城池,按史料記載,城池是在永祿2年(1559年)結城氏進攻小田氏期間,於元龜3年(1572年)在北條附近建成,而在天正7年也有相關的記載。建造城池的原因分為三個,其一是協防小田顕家|北條五郎顯家的小泉館而建,其二是上杉謙信佐竹義重進攻小田城而建,其三是佐竹義宣關原之戰前後形勢緊迫的情況下興建的。

城池在戰國時代的出土物不多,也未有發掘出戰國時代的陶磁器。基於,城池未有發現火災或鐵砲彈痕等的戰鬥痕跡,因此推測城池後期使用次數並不多。

參考文獻

  1. 石橋・関口(2002):「報告書抄録」
  2. 石橋・広瀬(2003):「報告書抄録」
  3. 茨城城郭研究會(2006):198ペー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