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粘芽孢桿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粘芽孢桿菌以芽孢形式存在,耐溫性好,質量穩定,「以菌治菌」,藥效持久;「藥肥兼能」,不僅是防治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軟腐病等土傳病害最理想的藥劑,而且具有明顯的促進生長、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作用;無任何藥害和殘留,是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的首選微生物製劑;對茄科類作物青枯病防效顯著。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已將其列為可商業上應用的微生物種類之一。

作用機理

本品的防病機制是「以菌治菌」,其有效成分——多粘芽孢桿菌在根、莖、葉等植物體內具有很強的定殖能力,可通過位點競爭阻止病原菌侵染植物;同時多粘芽孢桿菌不斷分泌出的廣譜抗菌物質可抑制或殺滅病原菌;此外,多粘芽孢桿菌還能誘導植物產生抗病性。   生防特點:   以芽孢形式存在,耐溫性好,質量穩定,「以菌治菌」,藥效持久;「藥肥兼能」,不僅是防治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軟腐病等土傳病害最理想的藥劑,而且具有明顯的促進生長、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作用;無任何藥害和殘留,是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的首選微生物製劑;對茄科類作物青枯病防效顯著。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已將其列為可商業上應用的微生物種類之一。[1]

多粘類芽孢桿菌具有兩大功能:

(1)通過灌根可有效防治植物細菌性和真菌性土傳病害,同時可使植物葉部的細菌和真菌病害明顯減少;   

(2)對植物具有明顯的促生長、增產作用。   多類芽孢桿菌對細菌性土傳病害—植物青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收穫後期,對番茄、茄子、辣椒、煙草、馬鈴薯、羅漢果和生薑青枯病(姜瘟病)的田間防效可達70~92%,最高增產率達493%,甚至當對照發病率高達97%時防效也是如此。   

多類芽孢桿菌對真菌性土傳病害—植物枯萎病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收穫後期,對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黃瓜、苦瓜、冬瓜、香蕉和草莓等枯萎病的田間防效可達65~85%。   多粘芽孢桿菌對芋頭軟腐病、大白菜軟腐病辣椒根腐病花卉根腐病玉竹根腐病沙參根腐病番茄猝倒病、番茄立枯病以及辣椒疫病等土傳病害也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防治土傳病害(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等)的使用技術   用藥時期:播種,每畝用量(克):40,稀釋倍數:50~100,用藥方法:浸種和潑澆,說明:浸種量為栽1畝地所需的種子量;浸種30分鐘,晾乾後播種,然後將藥液潑澆於苗床。 用藥時期:育苗,每畝用量(克):120,稀釋倍數:500,用藥方法:潑澆,說明:育苗中期苗床潑澆,若假植則潑澆栽1畝地所需的營養缽。   用藥時期:移栽定植,每畝用量(克):360~600 500~1500,稀釋倍數:灌根或噴淋,用藥方法:移栽當天用藥特別關鍵;100克兌水50-150公斤。   用藥時期:開花結果或初發病,每畝用量(克):360~600 500~1500,稀釋倍數:灌根或噴淋,用藥方法:100克兌水50~150公斤對未發病株普遍灌根。   

備註:

1、灌根時,最好與有機肥或生物菌肥、生根劑等配合使用,如根部有線蟲則必須配合使用殺線劑;   

2、對發病單株用50~150倍液單獨澆灌(每株不得少於250克藥液),效果更佳;   

3、對於重病田,適當增加用藥量和用藥次數,效果更佳。   

1.防治葉部病害的使用技術   發病前或初發病時用150~450倍液噴施,隔7~10天噴一遍,連續防治2~3次。   葉面噴霧時,最好與葉面肥(如腐殖酸、微肥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如芸苔素內酯等)混合使用。   

使用技術要點

   1對青枯病、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防治,苗期用藥不僅可提高防效而且還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及壯苗的作用,切勿省略。   

2施藥應選在傍晚進行,若施藥後24小時內遇有大雨天氣,天晴後應補施一次;   

3土壤潮濕時,應減少稀釋倍數,確保藥液被植物根部土壤吸收;土壤乾燥、種植密度大或沖施時,則應加大稀釋倍數,確保植物根部土壤澆透;   

4本品結合基施或穴施有機肥、生物菌肥使用,以及與甲殼素、生根劑、殺線劑及葉面肥等配合使用,可明顯增強防治效果、促進作物生長。但不宜與殺細菌的化學農藥直接混用或同時使用,否則效果可能會下降!

產品性能

本品屬於廣譜的微生物殺菌劑。通過有效成分——多粘芽孢桿菌產生的抗菌物質和位點競爭,誘導抗性的作用方式,殺滅和控制病原菌,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同時對初發病的土傳病害和葉部病害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有效活菌數:   5億/克   形態特徵:   橢圓形芽孢使孢囊膨大,芽孢中生到端生。   生理生化特徵:   從碳水化合物產氣;產生乙酰甲基甲醇;從甘油形成二羥基丙酮。   應用作物:   各種有機蔬菜、瓜類、藥材、煙草、水果、花卉、草坪等植物。   防治對象:   作物黃萎、黑根腐、炭疽病、赤霉病;全蝕病;白葉枯病;青枯病;軟腐病;角斑病;瘡痂等。[2]

注意事項

1、對青枯病、枯萎病的防治,苗期用藥不僅可提高防效而且還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及壯苗的作用,切勿省略。   2、施藥應選在傍晚或早晨,不宜在太陽暴曬下或雨前進行;若施藥後24小時內遇大雨天氣,天晴後應補用一次。   3、土壤潮濕時,在登記範圍內則減少稀釋倍數,確保藥液被植物根部土壤吸收;土壤乾燥時,種植密度大或沖施時,在登記範圍內則加大稀釋倍數,確保植物根部土壤澆透。   4、不能與殺菌的化學農藥同時使用。   5、包裝開啟後最好一次性用完,未用完應密封,於陰涼、乾燥處保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