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行船·滿眼東風飛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行船·滿眼東風飛絮》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夜行船·滿眼東風飛絮》宋代詞人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景,通過描寫柳絮、落花等晚春景象,渲染出離彆氣氛;下片描寫人物分別時的活動,扁舟向遠處移動,船上之人手握酒杯難以釋懷;全詞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將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首贈別詞,可能是作者擔任地方官時所作,時間在暮春。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夜行船·滿眼東風飛絮

創作年代;宋

作品體裁;詞

作者;歐陽修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

《夜行船·滿眼東風飛絮》[1]

滿眼東風飛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連雲,看看是、斷腸南浦。

檀板未終人去去。扁舟在、綠楊深處。手把金樽難為別,更那聽、亂鶯疏雨。

白話譯文

暮春時節,東風吹拂,眼前儘是飛舞的柳絮,好像在催人啟程。遠望開去,落花流水,芳草連天。看着看着,仿佛是腸斷南浦。

檀板一曲,歌聲縈耳踏上行程。轉眼間一葉扁舟已駛向綠楊深處。送行之人手把酒杯,送別之情難以訴說;也更不忍心聽那黃鶯亂啼,疏雨滴瀝。

詞句注釋

⑴夜行船:詞牌名,《太平樂府》、《中原音韻》、元高拭詞,俱注雙調。黃公紹詞,名《明月棹孤舟》。雙調五十五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⑵行色:行旅。

⑶南浦:送別之處。《文選》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李善注:"《楚辭》曰:'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⑷檀板:檀木製成的拍板,此處代指樂曲。

⑸人去去:謂友人即將離去。

文學賞析

上片首先展現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滿眼東風飛絮"六字,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煩亂,這就把惜別的主基調定了下來。隨後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離去已近在眼前。"短亭春暮"一語而三義。既點明離別,又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然後宕開一筆,寫更為廣闊的暮春景色;遠遠看去,落英片片,被無情的流水卷到遠方,青草連雲,一片淒迷之象。再遙望南浦,更加令人腸斷。整個上片,柳絮、落花、芳草、流水、短亭、南浦等意象都充滿了傷別傷懷的意味,離愁濃厚。

下片寫告別的場景,就在渡口前,主人公為友人設下宴席,請來歌伎,可惜此時情緒煩亂,歌還沒唱完,友人便頻頻道別,走向綠楊深處的舟船。天上下起了小雨,更增重了主人公內心的陰鬱:若在尋常時日,細雨黃鶯,或許是最美的景致,可今天不是,因為與友人分別的惆悵,已使主人公沒有了絲毫的閒情逸緻。結二句以遞進手法加倍寫離情。而"亂鶯疏雨"與開篇"東風飛絮"相圓合,始終是惱人的景色,煩亂的心緒。

以景托情,是該詞最明顯的特點。詞中描繪的景色,如果不是在送別的背景下,或許很令人賞心悅目,一旦加入了離情別緒,這些景致便都變得興味索然,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連雲的碧草,青綠的楊柳,還有疏雨中鳴囀的鶯聲等。然而與滿眼飛絮、落花流水的場景結合起來,讓人感受到的,便都是離別時的愁腸了。全詞刻畫細緻入微,情景交融,亦為送別佳作。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3]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4]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5]

視頻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二)理想照亮現實

清平樂:歐陽修贊服蘇軾,這也是出人頭地這句成語的來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