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烏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烏泡 大烏泡,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大烏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 et Vant.的根或全株。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具有清熱,止血,祛風濕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咯血,鼻衄,月經不調,外傷出血,痢疾,腹瀉,脫肛,風濕痹痛。

來源產地

中藥大烏泡為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大烏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 et Vant.以根及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曬乾。生於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溝谷陰處灌木林內或林緣及路邊。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入藥部位

根或全株。

性味

味苦,微澀,性涼。

歸經

歸脾、肝經。

功效

清熱,止血,祛風濕。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咯血,鼻衄,月經不調,外傷出血,痢疾,腹瀉,脫肛,風濕痹痛。 相關配伍 治外傷出血:用(大烏泡)葉研末撒於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1] [Please purchase a license if using PhraseExpress for non-personal tasks]

採集加工

根,秋、冬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全株,全年可采,洗淨,切碎,曬乾。

形態特徵

大烏泡:又名大紅黃泡、多苞片懸鈎子。灌木,高2-3m。莖粗壯,密被黃色絨毛和散生極短的彎刺。單葉互生;葉柄長3-6cm,密被黃柔毛;托葉條裂;葉片革質,近圓形,直徑5-16cm,掌狀7-9淺裂,裂片常2淺裂或又有缺刻,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整齊鋸齒,上面有短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黃色絨毛;主脈掌狀5-7出,網脈明顯。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密生黃色絨毛;苞片橢圓形,長1-1.5cm,邊緣撕裂狀;萼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黃色絨毛;花瓣稍長於萼,近橢圓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數;心皮多數,着生於凸起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徑達1.5cm,上生多數紅色漿果狀小核果。花期4-6月,果期8-9月==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溝谷陰處灌木林內或林緣及路邊。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傳統附方

治痢疾

鮮大烏泡根皮三兩,鮮龍牙草根二兩,鮮白金條根一兩。煎水服,每日三至四次,每次兩小酒杯。

治咳嗽

帶血,四肢無力:鮮大烏泡二兩,鮮苦刺頭一兩,葵花杆心五錢。加水煎成濃汁,每日服四次,每次一茶的功效與作用杯。

治倒經

大烏泡根、倒觸傘根各一兩,茅草根、金銀花藤各五錢。煎水兌紅糖的功效與作用服,一日三次。

治骨折(未破皮者)

大烏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參各等量。共搗爛,加酒炒熱,先用手法將骨折復位,然後包上藥,再上夾板,一日一換。用量視患處面積而定。(選方出《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

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經訂正本品原植物為川莓,參見大烏泡根條。 [2] [Please purchase a license if using PhraseExpress for non-personal tasks]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祛風活絡,止血止痛。治感冒、高熱、咳嗽帶血、風濕關節痛、月經提前、腹瀉、腸胃炎、痢疾、脫肛、外傷出血。」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利濕。主治咯血,衄血,風濕骨痛,骨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