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城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城子鎮位於密雲區東部,與河北省興隆縣接壤,是北京通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重要關口之一。全鎮為淺山區,山川秀美、生態資源優勢突出,總面積144平方公里,1.8萬人。下轄北溝村、梯子峪村、牆子路村、南溝村、下柵子村、蒼朮會村、柏崖村、程各莊村、莊戶峪村、張莊子村、楊各莊村、高莊子村、大城子村、聶家峪村、方耳峪村、後店村、王各莊村、河下村莊頭村、大龍門村、碰河寺村、張泉村等22個村委會。[1]

基本概述

交通極為便利。縣級公路穿境而過,距北京85公里、首都機場65公里,距京密高速公路出口25公里;京承 鐵路縱貫東西,並在鎮域內設有兩個車站。

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有隋唐時期的響馬洞,有明朝洪武年建成的牆子路城遺址,有「牆子雄關」古戰場遺址,還有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修建的明長城等。

水資源優勢明顯。密雲的兩大河流洪門川河和清水河由東至西流經全鎮,其中洪門川河水為金鼎湖旅遊區的源水,清水河水直接流入密雲水庫。此外還有兩座小型水庫和若干塘壩。

全鎮林果資源豐富,安全特色果品生產成效明顯。以核桃、板栗和梨為主的各種果樹達到270萬株,常年果品產量一千二百多萬公斤,是北京市果品專業鎮,十大果品之鄉,也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紅肖梨產區,大城子「錐峰」牌紅肖梨具有色彩鮮艷、汁多甘甜、無疤痕、耐貯存的特點,曾被評為北京三大名梨,並獲綠色食品證書。

健康綠色養殖快速發展。利用山地、水利、氣候等資源優勢,發展肉雞、優質種羊、名優魚品的養殖和柴雞生產,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生態休閒旅遊發展潛力巨大。已建的龍泉谷保健旅遊區,奇峰隆立、峽谷幽深,特別是地下泉水,經衛生部門檢測富含多種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天然藥物成分,乾隆皇帝曾為此詠聯:「岩秀原增壽,水芳可謝醫」。海拔千米的錐峰山,是與霧靈山相鄰的又一高峰,從山下到頂鋒共有五座始建於明代的寺廟,山峰巔連起伏,峰尖坡陡,滿山柏樹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柏林。[2]

綠色果品

北京紅梨

北京紅梨,又名北京紅肖梨。分布在燕山東部南麓,系天然實生野果,據史料記載:燕山山脈多為片麻岩,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其支脈錐峰山周圍夜裡資源甚多,尤以紅肖梨為最。明朝開始栽培利用。至今,在紅肖梨主產區密雲區大城子鎮,有紅肖梨樹30餘萬株,年產量700萬公斤,樹齡100年以上的梨樹有近萬株。

紅肖梨單果重多在120克左右,最大可達250克以上。成熟時,果品底色為黃綠色,陽面為鮮紅色,鮮艷漂亮果肉白色多汁,甜酸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0%,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鐵、鋅簡易條件下可儲至第2年5-6月

且風味不變。「鮮食生津解渴,蒸食潤肺止咳」和「正月糖 梨二月肖(紅肖梨)」是北京人對紅肖梨的讚美評價。特別是現代人吃粗糧很少,不利於腸胃,紅肖梨含石細胞較多又含微量元素硒,常吃有利於腸胃,可以防止腸胃系統癌症的發生。該鎮將在紅肖梨的質量上加大投入,在提高外在質量的同時提高內在質量,朝着綠色、有機紅肖梨方向發展,把紅肖梨這一古老的品種,發揚光大。

燕山板栗

大城子鎮板栗栽培歷史悠久,現有板栗近3萬畝,200萬株,結果樹100餘萬株,年產量200萬斤,100—200年生以上板栗樹約有100餘株且結果良好,栽培品種主要為燕紅、燕昌、燕豐、厚20等。燕山板栗是該鎮的傳統出口產品,也是是該鎮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城子鎮地處燕山山脈,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成土母質,使得所生產的板栗果肉的蛋白質和糖份含量很高,含糖量一般可達20%以上,澱粉含量較低,平均50%。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果皮的色澤較深且有光澤,單果重平均10克左右,由於蛋白質含量高果肉糯性,炒食芳香撲鼻,特別適宜炒食,且採收後耐儲性好,深受國內外客商的歡迎。

該鎮已建設標準化板栗基地8個、4000餘畝,有機板栗基地一個1000畝。該鎮所有板栗將全部進行標準化生產,建設完善的板栗質量保障體系,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未來5年,該鎮板栗年產量將達600萬斤。

核桃

大城子核桃栽培歷史悠久,現有核桃樹7萬餘株,其中盛果期核桃就有4萬餘株,200-300年核桃樹尚有200餘株,最大一株占地約0.5畝。現年產量70萬斤,白露節成熟,以皮薄,出仁率高,營養豐富而著稱,是該鎮傳統的出口商品。

核桃不僅有很大的生態效應,而且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俗話說,一株核桃一把傘,一片核桃林一股泉就是反映的是核桃的生態效應。[3]

綠色養殖

合同肉雞養殖

大城子鎮黨委、政府結合地域特點及農業主導產業定位,將合同肉雞養殖作為該鎮農業主導產業。目前,合同肉雞養殖已成為大城子鎮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型產業。2006年,全鎮出欄合同肉雞224萬隻,實現經濟收入4480萬元,農民獲純收入246.4萬元。截至2006年底,全鎮新建、改建5000隻規模標準化玻璃鋼大棚50棟,建有高標準生態環保合同肉雞養殖小區2處,現全鎮存欄合同肉雞20萬隻,合同肉雞養殖戶57戶。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以北京大發正大有限公司為依託,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三方共贏的運作模式,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大城子鎮合同肉雞生產逐步轉移到依託科技和提高質量的軌道,2007年,計劃年出欄合同肉雞230萬隻,實現經濟收入4600萬元。同時,全面完成大城子鎮合同肉雞生態環保糞污治理項目。全鎮的合同肉雞生產必將呈現出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柴蛋雞養殖

為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城子鎮黨委、政府在很抓合同肉雞產業同時,積極發展柴蛋雞生產,並取得明顯成效。2006年,全鎮發展柴蛋雞養殖戶2560戶,截至年底,全鎮存欄柴蛋雞3.2萬隻,銷售鮮蛋138.8噸,實現收入160.6萬元。其中,以北京朝祿農業生態園為龍頭,通過積極工作,於2005年成立大龍門柴蛋雞養殖合作社,努力拓寬銷售渠道,其產品全部銷往中國農科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地,深受市民的好評。2007年,計劃發展柴蛋雞養殖戶200戶,到2007年底存欄柴蛋雞5萬隻。同時,加快做好商標註冊,開發銷售領域等工作。

水產漁業

大城子鎮域內清水河自河北省興隆縣境內流入,流經全鎮5個行政村,全長17.1公里,是密雲區六條入庫河流中的重要一個 。鎮黨委、政府為進一步拓寬經濟增長點,自2003年開始,對清水河沿岸進行綜合治理,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在清水河兩岸興建綠色生態休閒漁業小區,截至2006年底,共建集餐飲、住宿、休閒觀光、娛樂為一體的漁業小區7處,其中市級標準漁業小區5處,縣級2處。2006年,全鎮水產休閒漁業完成經濟收入915萬元,全年銷售成魚22萬公斤,實現綜合收入750萬元,餐飲休閒收入165萬元。同時,2006年鎮政府投資240萬元,完成全鎮漁業小區污水治理工程6處,建沼氣池3處,並全部通過市、縣有關部門的驗收,現已全部投入使用。2007年,鎮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清水河沿岸的綜合治理力度,繼續完善休閒漁業小區內綜合治理配套工程,使水產休閒漁業真正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新型支柱產業。

養蜂業

大城子鎮蜂蜜資源豐富,全鎮年產荊梢蜂蜜20萬斤。大城子鎮蜂蜜無污染、品質好、糖度高,具有護膚美容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保肝抗疲勞 、保護心血管、潤肺止咳、促進組織再生、促進消化、促進長壽、 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促進鈣吸收的作用。[4]

特色農業

食用菌

自2003年開始,大城子鎮黨委、政府會同有關專家,經過充分論證,決定利用該鎮豐富的農作物生產廢棄物(作物秸稈、果樹殘枝落葉)和農戶現有的梨窖資源,利用春、夏、秋三季溫濕度適宜的有利條件,在三季梨窖空閒期進行無公害食用菌生產。截至2006年,該鎮食用菌生產以北京朝祿農業生態園為龍頭,以北京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為技術依託,與密雲區食用菌實驗站密切合作,全鎮食用菌生產初具規模。 2006年,全鎮發展食用菌種植10戶,銷售食用菌12萬斤,實現經濟收入6萬元,為2007年全鎮食用菌產業化基地建設奠定了基礎。2007年,鎮政府將加快實施食用菌產業基地建設,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的原則,計劃發展食用菌種植100戶,解決300餘戶農民就業,實現農民年增收900萬元的工作目標。

旅遊資源

明代雄關牆子路

明朝自洪武元年開始,為了抵禦北方蒙古外敵的入侵,保衛邊疆的安全,在華北地區沿內蒙邊界修築了明長城,並陸續在邊城要地構建城堡,派重兵把守。明代及歷代重修的萬里長城,採用的完全是磚石結構。當時在軍事上,將萬里長城邊防分為九鎮統轄,自山海關經喜峰口至居庸關一代全程約1200里,屬於薊鎮總督領導,薊鎮下分三協,每協又分為四路:山海關、建昌營、燕河營、古門子口為東協;喜峰口、松棚、太平寨、馬蘭峪為中協;以石匣為中心的密雲境內為西協,兵分四路即:古北口、牆子路、曹家路、石塘路。牆子路長城位於密雲區的東部與河北省興隆縣的交界處,距離北京城有一百多公里。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牆子路關位於密雲區的北約45公里,牆子路關是由營城、雄關兩部分組成的,其中牆子路營城是當年駐軍的地方,而在它東邊三里的長城上建有禦敵的牆子雄關。牆子路營城內道路平坦,城外地勢開闊,有一條季節性的小河經城西北流注到清水河中。萬里長城到這裡以曲折龍盤之勢,包圍着牆子路關的北方和東方。東方的牆子雄關緊鎖,萬夫莫開。牆子路營城的西、南方可與四路樞紐的石匣鎮和密雲城相連,一旦出現警情,應援之師可朝發夕至。

據《四鎮三關志》記載:「牆子路關建於明洪武年間。關城周長一里余,設參將把守。牆子路下轄十一處關寨,長城239里」。明代曾在這裡設參將一人,提調一人,駐兵萬人以上守之,牆子路的管轄範圍:南自魚子山、經南北水峪口、熊兒寨口、鎮羅營上關口、再經黃門子口、南峪寨口、牆子路上關、磨刀峪口(即今泉水河村家堂溝口和泉水河村北山口)直到大水黃崖口共計十一處關寨,有敵台七十九座,延綿二百三十九里。另據《密雲縣誌》中的「清孟遠、牆子嶺記」載:「明時密雲設總制,重兵鎮此,計十數萬,旌旗蔽天,金鼓達旦,月天警報,則璽書勞之,高爵顯榮之,國家方竭天下之力以供此鎮,居室填密商賈雲集洵大都也……」。由此可見昔日這個邊關要塞輝煌。牆子路營城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後又重建於萬曆三年,為一座用千斤以上巨石築起的石城,城牆周長一里余、高二到三丈,寬一丈三尺,有三座磚石結構的城門,東為永熙門,西為安邊門、南六叫牆子路,三座城門上均鑲嵌有漢白玉匾額。而在營城東邊三里的牆子雄關緊挨着長城,是一座內外築有兩道城牆的小石城,周長約二里,南北長50丈,東西寬100丈,有東、西、北三個門,北門拱洞的門額上有一漢白玉匾,陰書「牆子雄關」四個大字,在匾右側豎刻有「萬曆四十五年季秋吉日」的小字,說明牆子雄關建於萬曆四十五年。關門外流淌的是一條曾經波濤洶湧的大河,但現在水流已變得很小,由此推測原來的牆子雄關很可能是個水關。據當地老鄉講,在關前的河下曾修有一條地道,至於當年守城將士為什麼要修地道?這條地道究竟有什麼用?至今沒有人能說清楚,但已經引起有關專家的注意。如今牆子雄關大部已毀。僅留北城牆殘存,城北門的磚券拱門亦存。牆子雄關東南的長城保存較好,而靠近牆子雄關北溝的城牆內側已有部分坍塌。牆子路向西北方向的長城為包砌城牆,目前成磚已多被拆毀,但牆內的夯土及墊石尚存,有的已坍成堆狀。當年的牆子路營城目前已經變成了牆子路村眾多居民的家園。在這個大村鎮的兩側,一邊是公路,一邊是鐵路,交通十分便利。

牆子路長城又稱泉水河長城、青龍山長城,泉水河村是北京市密雲區東部山區的一個自然村,離密雲城區有45公里的路程。長城從它的村東進入河北省的興隆縣地界。牆子雄關就在村南約兩公里處。從西北面司馬台方向來的長城經過牆子雄關向東南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山海關。牆子路長城總長度不算太長,如果從牆子雄關算起向北到大梯子峪東的山頂總計長約10公里。牆子路長城自北向南,似一條長龍,忽起忽伏,姿態雄偉。從北邊越過泉水河口、家堂溝口、小關門口,爬上峭壁,又飛下懸崖,渡過清水河,直上王小廟頂山主峰,然後向着安營寨口、黃門子路南去,一座座敵樓向連珠一樣矗立在這段長龍的脊背上。

沿牆子路營城東行三里,就是陳兵列陣的牆子雄關的正關。關口的北面是懸崖峭壁,南面是王小廟頂山,據關前二里的山頭上有一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可望見十數里外的敵人,也可以點燃狼煙發出信號,在牆子雄關北面的懸崖上,延伸出一里多長的長城,敵樓上架有直徑一尺,丈余長的大鐵炮用於迎擊來犯之敵。牆子雄關北面的泉水河口、家堂溝口、小關門口和關南面的安營寨口、黃門子口,歷史上都曾經是屯兵之地,在關內緊貼長城的旁邊,背面有北堡子,南面有南堡子(又叫關上),像兩扇大門緊鎖關口,並有屯兵。在牆子雄關外的要道上,每隔十幾里就建起一道長牆,牆在道路上的缺口處很狹窄,只能通過單人獨騎,是專為阻攔入侵騎兵而建的,故叫「攔馬牆」。現在,在二道河仍可見到這種攔馬牆的牆基,而在其他地方連牆基都不存在了。在牆子路長城東南五華里的高山上,有一條小河,依山而下,曲折東流出安營寨關口後轉向北,流過安營寨注入清水河,再向西流入牆子雄關,流經正關的清水河上,也築有一段城牆,並向南直接與長城敵樓相連。城牆下面有水洞,河水從洞裡滾滾流出。洞口處有一閘門,可開可合,因此人們稱它為「水關」。牆子路長城的走向、設施及附近的建築,給這段長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使它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牆子路長城最有韻味的一段屬大拐彎處。在這段長城上有四座敵樓,兩座烽火台,這裡山勢險要。灌木叢生,殘牆保存完好。長城在這裡拐了一個直角彎兒,從西南方向走來朝着西北方向的山頂奔去。長城上的敵樓均為三眼樓,樓的內部容積很大,足以容納十幾個人宿營。其中在拐角處向前探出的一段,建有一座敵樓,在樓上建有瞭望塔,這在北京地區現存的殘長城中是少見的。在下坡的城牆外側,匠人用磚鑲嵌出許多圖案,在陽光的襯托下顯得很美。

牆子路長城城牆上的文字磚也是其一大特色,只要仔細觀察到處都可找到可有各種字樣的文字磚,如「萬曆十年瀋陽營秋防中部造」、「河間營」、「河間營造」、「河間」等字樣,磚上的字模之多,是其他長城所罕見的。

站在敵樓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段長城「一山轄兩谷」之勢。原來的長城走向是由西向東的,然後到這向南修了一段盲道,結果形成一山轄兩谷之勢。長城在被稱為「五十一蹬」的地方向北轉。「五十一蹬」這段長城城牆已殘破,但不少垛口目前仍保存完整,上面有射孔,無雲溝。在東北方的一段有11個垛口,西南方有40個垛口,一共51個垛口。這就是「明長城建錄」上介紹的「五十一蹬」。建「五十一蹬」可能是出於便於瞭望的考慮,東西向的長城繼續向東修到山頂才停止。

2002年2月中國文物學會長城研究委員會理事郭峰等人曾到牆子路小關門長城考察望東延伸的這段支牆。目前坐落在一條小河的北側的小關門只剩下一個大土堆,這條自東向西穿關而過的小河,是清水河的一條支流,往西流約一華里後同北面泉水河村的另一條小河匯合後流入清水河。在小關的東邊約一華里有一個屬河北省興隆縣管轄的小村落叫小關門,這個村的名字也許就是因小關門而得來。

順着城牆爬上南側的山頂,從山頂往東可見大約有兩華里長的城牆,全部為卵石白灰砌築。城牆的兩端有兩座空心敵樓,西端的那座敵樓目前只剩下基座和一個券門,而東段的那座仍保存完好,敵樓每面都有三個箭窗,兩座樓子之間還有一座石砌的實心墩台。城牆馬道上的磚,既有方磚也有普通的城磚,在許多磚的正面有大小5cm見方的「東」或「右」字,而且有的「右」字寫反了,給辨認帶來一些誤解。這裡的字模與常見的文字磚有所不同,它的字是凸出磚面的,呈陽文,而以前在長城上所見到的文字磚均為陰文。

到牆子路長城有三個看點。一看古韻猶存的明長城。這段文字磚都記載着勞動者的艱辛,而倒塌的邊強似乎訴說着它經歷的痛苦磨難,滿山的野草也正呢喃着發出纏綿的哀怨。長城似乎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對它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深刻情節。愛我中華,保護長城已成為賦與我們這代人的歷史使命。二看樸實的民風,這裡的民風十分樸實。生活不鋪張,言語厚誠,對山外來的客人熱情、禮貌。三看精耕細作的農田。這裡的天地被當地農民梳理得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青山、泉水、長城、農田組成的優美畫卷看了讓人流連忘返。到這裡尋古探幽定會讓您覺得遊程變得如此短暫,陡峭的山路走起來是那麼過癮,即使手腳並用地爬長城也便的順利成章,走上平坦的大道沒有了硌腳板的磚頭、石塊反而變得有些不適應 。

錦鱗垂釣園    錦鱗垂釣園位於密雲區的東部,密興路的中段大城子鎮南溝村,距密雲區及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霧靈山均為40公里,是一個集垂釣、餐飲、名優魚觀賞、住宿為一體的休閒好去處。

園區周圍景色優美,北有古時長城號稱「牆子雄關」,該段長城保持較為完整,是一個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東面發源於霧靈山的清水河從園區蜿蜒流過,清水河以水質清澈而得名,是目前較為少見的達到地表二級飲用水標準的河流。園區南、西兩側分別有公路及鐵路直達北京,可謂交通便利。

園區共占地30餘畝,建園宗旨講究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水景、小樹林、林中木屋相映成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園區養殖及觀賞水面超過15畝,且有純自然水面5畝,內放觀賞魚類十餘種,到了春夏之時真是「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

北京碧水清清垂釣園    北京碧水清清垂釣園位於密雲區大城子鎮清水河畔,始建於2003年4月。園區總占地面積21畝,工程總投資200萬元,建有餐飲用房400平方米,住宿房400平方米(雙人標準間),垂釣池4500平方米,流水池2200平方米,主要養殖鱘魚、金鱒魚等名優魚種,年產量可達4.5萬元。

休閒部分:划船、游泳、垂釣、現場捕撈,尤其是餐飲部推出的特色菜餚「鱘魚五吃」讓您大飽口福,回味無窮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