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理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理丞

大理寺丞在北齊時為七品,隋時為正七品下。北宋初為寄祿官,元豐改制後為正八品職事官。唐時為從六品上。明初為正六品,洪武二十二年升為正五品。清初滿員正四品、漢員正六品,順治十六年並定為正六品。

基本信息

名稱 大理丞 朝代 北齊
性質 古代官名 品級 七品

簡介

官名。晉武帝時始為廷尉置丞。南朝沿置。北魏亦置。北齊以大理寺為署名,遂稱大理丞。唐又為大理丞,秩從六品上。原只一人,隋初為二人,煬帝改為勾檢官,增至六人,分判獄事。丞一般為主官副職之稱,大理寺的主官為大理寺卿,其次才是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寺正、大理寺丞,丞之職在正刑之輕重。大理寺丞分管大理寺的各項事務。 唐時規定,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門有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複審。每位寺丞複審完畢的案件,要會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畫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見,也要在畫押時寫明。唐制,丞斷罪後,須經大理正審核。宋初仍設,後漸以他官兼。元豐官制行,以推丞、斷丞代原丞。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