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盤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盤鎮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地處磐安縣中部,東接方前鎮,南與維新鄉盤峰鄉相連,西、西北與安文鎮接壤,東北仍毗鄰方前鎮,距磐安縣城21千米,區域總面積80.4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盤鎮戶籍人口為7791人。 春秋時,屬越;1992年4月,由大盤鄉改為大盤鎮。截至2020年6月,大盤鎮轄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學田村盤山東路1號。 截至2019年末,大盤鎮有工業企業7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1]

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越。 戰國時,屬楚。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設諸暨縣,屬之。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劃諸暨縣部分地設吳寧縣,屬之。 唐垂拱二年(686年),設東陽縣,屬之。 宋、元、明、清朝時,屬東陽縣瑞山鄉三十六都。 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第五區大盤鄉、長和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大盤鄉與長和鄉合併為三十六都鄉。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為磐安縣大盤鄉。 1949年12月,建立大盤鄉人民政府。 1950年8月,分設大盤鄉、潭下鄉。 1956年3月,潭下鄉併入大盤鄉。 1958年9月,為盤山公社大盤管理區;同年11月,為東陽縣盤山公社大盤管理區。 1961年9月,大盤公社改為盤山區,管理區改為大盤公社。 1983年8月,由大盤公社改為大盤鄉。 1992年4月,由大盤鄉改為大盤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轄學田、小盤、王莊、光明、後塘、市口、禮濟、甲塢、安山、嶺下、安田、大坑、百廿秤、下寮、上面古、北橋、石英坑、林豐、長坑19個行政村;下設9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盤鎮轄13個行政村:小盤村、王莊村、光明村、後塘村、市口村、學田村、禮濟村、甲塢村、嶺下村、安田村、林豐村、長坑村、潭下村,鎮人民政府駐學田村盤山東路1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盤鎮地處磐安縣中部,東接方前鎮,南與維新鄉、盤峰鄉相連,西、西北與安文鎮接壤,東北仍毗鄰方前鎮,距磐安縣城21千米,區域總面積80.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盤鎮屬高山丘陵地帶,山林多,耕地少,土地海拔在500—800米之間。

氣候

大盤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5℃,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8℃,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自然資源

2011年,大盤鎮有耕地11522.25畝,林地100855.95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總人口有759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77人,城鎮化率26.0%;另有流動人口488人。總人口中,男性3949人,占52.0%;女性3642人,占48.0%。14歲以下962人,占12.7%;15—64歲5660人,占74.5%;65歲以上969人,占12.8%;以漢族為主,達7575人,占99.7%;有布依、苗等5個少數民族,共16人,占0.3%,其中布依族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1.3%;苗族5人,占31.3%。2011年,大盤鎮人口出生率9.49‰,人口死亡率6.72‰,人口自然增長率2.7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4人。 截至2019年末,大盤鎮戶籍人口為7791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盤鎮財政總收入1099.77萬元,比2010年增長2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3.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8.0%;人均財政收入1449元。2011年,大盤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79元。 截至2019年末,大盤鎮有工業企業7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農業

2011年,大盤鎮農業總產值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0.5%,農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36.6%。2011年,大盤鎮生產糧食1928.1噸,其中水稻935.3噸,玉米405噸,豆類98噸,薯類489.8噸。食用菌種植186.8萬袋,產量241.0噸;藥材種植面積4832畝,產量886噸;茶葉種植面積915畝,產量16噸;水果種植面積376畝,產量2005噸;高山瓜菜種植面積2175畝,產量1935噸。2011年,大盤鎮生豬飼養量14521頭,年末存欄9199頭;羊飼養量210隻,年末存欄100隻;牛飼養量177頭,年末存欄127頭;家禽飼養量50106羽,上市家禽26506羽。

工業

大盤鎮工業主要以木珠生產和來料加工產業為主。2011年,大盤鎮工業總產值為0.45億元,比2010年增長36.3%,工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35.4%。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商業網點81個。2011年,大盤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05億元,比2010年增長4.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03億元,比2010年增長4.9%。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各類存款餘額為1.1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76億元。

郵電業

2011年,大盤鎮郵政業務收入為18萬元;信業務收入為59.5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117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1所,在校生327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7人,專任教師2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大盤鎮教育經費達301.9萬元,比2010年增長-6.9%;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7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1.0%,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4.9%。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100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個,藏書5000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病床12張,固定資產總值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4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大盤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2011年,大盤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029人,參合率98.0%。

社會保障

2011年,大盤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7戶,人數8人,支出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月人均275元,比2010年增長46.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9戶,人數224人,支出32.1萬元,比2010年增長19.5%,月人均119元,比2010年增長16.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8人,支出9.2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6人次,支出9.3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86人,支出5.5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2人次,支出2.3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7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50張。社區服務中心5個,社區服務站14個。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429人,參保率32.0%。 [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821戶,移動電話用戶1069戶,寬帶接入用戶314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4.8千米,生產能力1500噸/日,年工業用水2萬噸、生活用水4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48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項,污水處理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擁有35千伏變電所1座,供電所1個,有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9.5兆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19.8千米,用電負荷1523千瓦。2011年,大盤鎮售電量累計完成580.63萬千瓦時。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0.4公頃,園林綠地面積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5公頃,綠化覆蓋率41.0%。

交通

大盤鎮有東仙線、科大線省道過境,其中東仙線境內長13.4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東陽市、仙居縣;科大線境內長14.90千米,雙向2車道,從大盤鎮通往天台縣科山。截至2011年末,大盤鎮有縣鄉(鎮)級公路17條。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大盤鎮因地處大盤山主峰之下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盤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橋燈、蓮花落等。

民俗風情

大盤鎮農曆六月六日為「盤山聖帝」大盤山昭明太子誕辰日廟會。[6]

風景名勝

大盤鎮境內國家自然保護區有大盤山自然保護區,風景點有昭明院、大盤山藥用植物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