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鴇(學名:Otis tarda; 英文名:Great Bustard)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翅長超過400mm。嘴短,頭長、基部寬大於高。翅大而圓,第3枚初級飛羽最長。無冠羽或皺領,雄鳥在喉部兩側有剛毛狀的須狀羽,其上生有少量的羽瓣。跗蹠等於翅長的1/4[1]

雄鳥的頭、頸及前胸灰色,其餘下體栗棕色,密布寬闊的黑色橫斑。下體灰白色,頦下有細長向兩側伸出的須狀纖羽。雌雄鳥的兩翅覆羽均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飛翔時十分明顯。棲息於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動。十分善於奔跑,大鴇既吃野草,又吃甲蟲蝗蟲毛蟲等。廣布於歐亞大陸,從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向東到亞洲土耳其蒙古俄羅斯中國朝鮮半島。是匈牙利的國鳥[2]

生活習性

大鴇性耐寒、機警,很難靠近,善奔走、不鳴叫,非遷徙時的飛行高度不超過200米。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集群活動,形成由同性別和同年齡個體組成的群體;在同一社群中,雌群和雄群相隔一定的距離。雜食性,食物植物為主,也吃無脊椎動物,偶爾吃脊椎動物;幼鳥主要吃昆蟲,隨年齡增長和季節變化植物性食物逐漸增多。

受驚時頭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開呈扇狀,雙翅半張開,腕關節向下,嘴裡發出「哈哈」的喘氣聲,其目的是想嚇退來犯者,不讓來犯者靠近。如果敵害十分強大,就立即起飛,使之難於接近。由於體重較大,平常起飛時需要在地上小跑幾步,助跑時頭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稍弓向前上方傾斜,雙翅展開,重心前傾,雙腳有節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隨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動雙翅的頻率也加快,直至雙腳離開地面飛起。但在緊急情況時可以直接飛起。飛行時頸、腿伸直,兩翅平展,兩腿向後伸直於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動緩慢而有力,飛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飛行能力很強,在遷徙的途中常採用翱翔的方式,所以它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3]

相關傳說

在古人的民間傳說中,大鴇天生只有雌鳥沒有雄鳥。大鴇沒有固定伴侶、行為放蕩,是一種能和任何雄鳥配對成親的「萬鳥之妻」[4]明代朱權的《丹丘先生曲論》寫到:「妓女之老者曰鴇。鴇似雁而大,無後趾,虎文;喜淫而無厭,諸鳥求之即就,世呼獨豹者是也。」李時珍也曾在《本草綱目》中說:「閩語曰鴇無舌,……或雲純雌無雄,與他鳥合。」

當時的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與大鴇的習性有關。大鴇耐寒、機警、難以靠近。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是集群活動,但與其它動物不同,它們都是同性別、同年齡的個體湊一起形成群體。即使是在同一個社群,雌群和雄群也會相隔一定距離,可以說是非常保守的鳥類了。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科學研究的古人便自然而然地認為大鴇是「有雌無雄」的。

保護工作

河南新鄉市長垣縣黃河濕地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大鴇(東方亞種)等遠道而來越冬的候鳥棲息地。為了生存,每年11月初,它們從蒙古國內蒙古等地飛到黃河中下游的河南段來,第二年3月中旬左右,再飛往北方的繁殖地。盜獵分子瞅准了它們的習性,常常聞風而至。在黃河岸邊與盜獵分子作鬥爭的力量中,不僅有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森林公安,還有民間志願者。

2018年10月7日,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飛抵了黃河濕地,捕鳥人也蠢蠢欲動。大鴇生性呆萌,夜間騎着摩托車、頭戴強光燈的盜獵者往往帶着兇悍的獵狗,很容易逮到大鴇。最近時,強光燈只距離二三十米了,大鴇還在呆呆地觀望。當晚,志願者們在保護區發現並協助警方抓獲盜獵者3人,繳獲車輛1台,捕鳥網3張。10月10日,又是整整一夜的蹲守,最終抓獲兩撥捕鳥人,拆除鳥網4張,解救被捕鳥類29隻。之後,志願者向森林公安報警,將盜獵者及其作案車輛移交警方。2019年入冬以來,志願者們在巡護中發現並移交執法部門十多起,長垣縣刑事立案兩起,封丘縣刑事立案三起,蘭考縣林業執法部門對9名盜獵嫌疑人正在調查中。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片黃河濕地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鴇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今年11月份第一批抵達的大鴇有220隻。近日連續觀察發現,今年來新鄉黃河自然濕地越冬的大鴇創下了新的紀錄,已經超過500隻[5]

視頻

大鴇相關視頻

珍稀鳥類——大鴇
大鴇是匈牙利的國鳥,在我國古代卻一直遭到貶低,這是為什麼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