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鴨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鴨龍是一種恐龍。大鴨龍正模標本的頭骨長度約1.18米,身長約12米。估計身長為8.8米。但大鴨龍正模標本的尾巴末端、骨盆、股骨、20多節脊椎被河流的侵蝕作用帶走,所以當時很難準確估計大鴨龍的身長數值。根據近年的研究,大鴨龍的身長估計為接近12米,而體重大約3噸。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1]

介紹

大鴨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2]北美洲,體長可達12.2米,屬於鴨嘴龍中的平頭類,它大部分的時光是在陸地上度過的,因此不能總是靠運氣跳進水中逃避敵人。大鴨龍是十分機敏的動物,依靠其發達的視力,聽力和嗅覺,能逃過大部分敵人的追捕。

1 8 8 2年由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克林·科普所發現它的完整頭顱骨及骨骼。在之前科普也發現了其他的標本,並分類為DiclONiu S,這個屬在1 9 02年被改名為糙齒龍。標本存放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分類在糙齒龍屬中 。

生活習性

大鴨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個屬,屬於頭部平坦的鴨嘴龍亞科,生活於白堊紀最末期的北美洲。大鴨龍是一種非常大的恐龍,完全成長的有12多米長,頭顱骨亦非常的長、低矮。與其他鴨嘴龍科恐龍一樣,大鴨龍的口鼻部有着很明顯的鴨嘴外形。它大部分的時光是在陸地上度過的,因此不能總是靠碰進水中逃避敵人。大鴨龍是十分機敏的動物,依靠其發達的視力,聽力和嗅覺,能逃過大部分敵人的追捕。

大鴨龍的皮膚被挖掘出來,顯示這種皮膚覆以水泡樣的凸起,和如今美國西部的一種有毒大蜥蜴一樣。大鴨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體長12.2米,北美洲,屬於鴨嘴龍中的平頭類(頭上沒有頂飾的一類),它大部分的時光是在陸地上度過的,因此不能總是靠碰進水中逃避敵人。大鴨龍是十分機敏的動物,依靠其發達的視力,聽力和嗅覺,能逃過大部分敵人的追捕

分布範圍

大鴨龍的化石發現於南達科塔州與蒙大拿州的海爾河組與蘭斯組,兩個地層的年代為白堊紀晚期(馬斯特里赫特階晚期),大約是6,800萬到6,500萬年前。已發現至少六個標本,以及兩個已命名種,其中包含完整的頭骨與骨骼。大鴨龍有非常曲折的分類歷史,其化石曾被先後被歸類於雙芽龍糙齒龍鴨龍

視頻

大鴨龍 相關視頻

恐龍百科——大鴨龍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