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台國清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台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自然景觀幽美,人文景觀更具有地方特色。

基本概述

位於縣城北3公里,景區面積2.4平方公里,市內5路、7路、9路公交車直達,進山門票:10元、寺院門票:5元。 景區附近有天台賓館、臥龍山莊等幾家賓館,吃飯和住宿都十分方便。 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正中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還有放生池、鐘鼓樓、聚賢堂、方丈樓、三聖殿、妙法堂(上為藏經樓);伽藍殿、羅漢堂、文物室等,構成一個擁有2萬多平方米、8000餘間房屋的古建築群。寺宇依山就勢,層層遞高,既有佛教建築嚴整對稱的特點,又給人以靈活自如之感。

簡單介紹

與其他名剎相比,國清寺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更具有地方特色。 自然景觀來看,國內大部分古剎均選址於三面環山的谷地(如寧波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杭州靈隱寺、嵩山少林寺等),而國清寺卻坐落於四面環山的「五峰層疊郁苕繞,雙澗迴環鎖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環境之中。出城關三五里,先見「雁塔高排出青嶂」,高達59.3米的隋塔忽隱忽現,直到國清寺「南大門」木魚山下,才窺塔身全貌。而國清寺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轉過寒拾亭,只見「隋代古剎」一照壁,古剎山門不知開於何處。等過豐干橋,向東數步,方見古剎山門。原來國清寺山門一反常規,朝東開而不朝南開。進山門轉直彎,甬道兩旁濃蔭蔽日,修竹夾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氣氛。進彌勒殿,國清奇觀「到眼宛如展畫屏」。這就是國清寺匠心獨運的建築布局的「起、承、轉、合」。 除了自然景觀外,國清寺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剎。孟浩然李白賈島皮日休陸龜蒙杜荀鶴洪适郭沫若鄧拓趙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寺內有中國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鬱鬱蔥蔥。紀念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豐乾的「三賢堂」,重13噸的明代釋迦牟尼青銅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羅漢,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跡,寺外有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曆》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禪師之塔」等。更主要的是陳隋之際,智者大師(538-597年)在天台山創立了中國漢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最澄至國清寺求法,回國後在京都比睿山創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紀,高麗僧人義天至國清寺求法,又將天台宗傳入朝鮮半島。隨着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國清寺已成為名揚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外部鏈接

騰訊視頻

浙江天台國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