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台曉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台曉望》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天台曉望》為唐代詩人李白所著的五言古詩。

詩的情緒高漲,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對證用: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等。抒發了詩人對天台的喜愛之情。

這首詩作於李白賜金還山後,與杜甫高適分手以後,來四明山鏡湖看望老朋友賀知章登臨浙江天台山寫下的,主要是描寫浙江天台山的華頂山,華頂景區是天台山的主峰,國家級森林公園,海拔1098米。華頂山狀如蓮花的花心,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層層相裹、形似花瓢,李白登華頂山,揮毫寫下了「天台曉望」的曠世詩作。以景托情。

作品原文

《天台曉望》[1]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

風潮爭洶湧,神怪何翕忽。觀奇蹟無倪,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臥蓬闕。

白話譯文

天台山鄰近四明山,華麗清秀的山頂是百越國的最高峰。

赤城山紅霞般的崖石迎入朱門,滄島的明月喜歡棲息的山上的高樓。

登高望遠,一直可以看到蒼茫溟渤的大海。

天空中雲彩如同大鵬的翅膀一樣翻騰,蒼海里巨大的鯨魚隨波逐浪。

巨浪追逐着旋風,洶湧澎湃,神仙和妖怪如電閃一樣快速往來。

看到這奇異的景色,卻找不到神仙的蹤跡,學道的心思難以平靜。

攀緣着樹枝,採摘下通紅的果實,燒起火熱的丹爐煉出丹藥,以脫胎換金骨。

如何才能身長羽毛,千秋萬代,在蓬萊仙島逍遙自在呢?

詞句注釋

①《台州府志》:天台山,在天台縣北三里。自神跡石起,至華頂峰皆是,為一邑諸山之總稱。按陶弘景《真誥》曰:高一萬八千丈,周圍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十道志》謂其頂對三辰,或曰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故曰天台。《登真隱訣》曰:處五縣中央,為餘姚、句章、臨海、天台、剡縣也。顧野王《輿地誌》云:天台山,一名桐柏山,眾岳之最秀者也。徐靈府記云:天台山,與桐柏接而少異。《神邕山圖》又采浮屠氏說,以為閻浮震旦國極東處,或又號靈越。孫綽賦所謂「托靈越以正基」是也。

②《寧波府志》:四明山,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為郡之鎮山,由天台發脈向東北行一百三十里,涌為二百八十峰,周圍八百餘里,綿亘於寧之奉化、慈谿、鄞縣,紹之餘姚、上虞、嵊縣,台之寧海諸境。上有方石,四面有穴如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山。

③華頂峰,在天台縣東北六十里,乃天台山第八重最高處,可觀日月之出沒,東望大海,瀰漫無際。

④《太平寰宇記》:赤城山,在天台縣北六里。孫綽《天台山賦》:「赤城霞起以建標。」李善註:「支遁《天台山銘序》曰:往天台山,當由赤城為道徑。孔靈符《會稽記》曰:赤城山,石色皆赤,狀似雲霞。《天台山圖》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門也。建標,立物以為表識也。」

⑤溟,渤海也,見 七卷注。

⑥大鵬、巨鰲,俱見一卷注。

⑦劉琨詩:「朱實隕勁氣。」

⑧王逸《楚辭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⑨梁簡文帝詩:「千春誰與樂。」王勃詩,「芝廛光分野,蓬闕感規模。」

作品賞析

此大約作於李白賜金還山後,與杜甫高適分手以後。來四明山鏡湖看望老朋友賀知章,但此時賀老已經去世。

此時李白的經濟條件比較好。可以煉金丹了。當然,李白到天台山的次數很多,在26歲的時候就來過這裡.但是從用詞與修仙的願望看,比較符合40多歲以後的事。

從詩的情緒看是很高漲的,李白一上來就是四句對仗: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接下來對證也不少: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等。可見天台山給李白的感覺是相當的好。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天台曉望》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李白為什麼想要長生不老?李白的詩歌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魚仔談綜合,發布時間;18-12-1713:04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