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智慧大腦」揭秘:有效載荷運控中心
![]() |
天宮「智慧大腦」揭秘:有效載荷運控中心,在距離地球約400公里的浩瀚太空中,天宮空間站的有效載荷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類科學實驗。這些實驗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地面上一個神秘的「智慧大腦」——有效載荷運控中心。作為空間應用實驗的核心樞紐,它通過精密的調度與先進的技術,讓太空探索變得更加高效和精準[1]。
有效載荷運控中心的核心職能
有效載荷運控中心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承擔着天宮空間站所有科學實驗的統籌管理任務。其核心職能包括任務規劃、運行控制、數據管理和空間環境預報等。例如,在天宮二號任務中,運控中心累計安排任務2萬餘次,發送控制指令10萬餘條,獲取數據數百TB,確保了14項前沿科學實驗的順利實施[2]。
運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被稱為「太空實驗大管家」,他們通過測控通信系統將地面科學家與太空實驗緊密連接。從實驗設備的狀態監測到突發故障的應急響應,從複雜的數據處理到科學成果的轉化,運控中心全程提供支持。以空間冷原子鐘實驗為例,由於設備對空間環境高度敏感,運控團隊通過實時數據交互和參數調整,成功實現了高精度原子鐘的在軌穩定運行。
技術創新與應用實例
為提升空間實驗效率,運控中心引入了多項前沿技術。我國首個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遙科學實驗平台」,允許地面科學家以實驗室類似的方式介入太空實驗,實時觀察現象並調整參數,大大提高了實驗質量。此外,基於人工智能的任務規劃系統能夠自動優化資源分配,消解不同載荷之間的時間衝突,使天宮二號的科學實驗效率提升30%以上。
在實際應用中,運控中心的技術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儀通過運控中心的精準調度,成功應用於環境監測、資源調查等領域,為地面提供了大量高分辨率數據。而天津大學研發的腦-機交互系統,正是在運控中心的支持下,完成了人類首次太空腦-機交互實驗,為航天員在軌作業提供了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
參考文獻
- 移至 ↑ 天宮 「智慧大腦」 揭秘:有效載荷運控中心,中國科普博覽,2024-11-20
- 移至 ↑ 為 「天宮」 保駕護航 —— 有效載荷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