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圖片來自easyatm

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1](英文:Tin Shui Wai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附屬於港鐵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元朗區屏山;有5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為了重建,曾經遷入橋昌路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屏廈路的臨時巴士泊位,現已遷回原址。

歷史介紹

在西鐵通車前一個月,位於天水圍站A出口外新落成的「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在2003年11月7日啟用,並於12月20日九廣西鐵通車時正式提供公共交通服務,設有巴士總站與專綫小巴總站,但一直沒有小巴路線使用,只有部分行走元朗天水圍路線的小巴間中停泊於站內休息。

九鐵巴士在西鐵通車當日進行重組,其中輕鐵接駁巴士655線改為K65線輕鐵接駁巴士657線改為K75線,皆途經天水圍站,再加上2004年7月遷至此站的K76線,共同為天水圍居民提供西鐵與輕鐵接駁服務。K75綫於2009年11月29日改以天水圍站為總站,以洪水橋站為循環點。

在天水圍站巴士總站西面、橋發街與橋昌路交界處東北面,另設有一個公眾上落客區及的士站;九龍巴士B1線於2008年6月22日延長至天水圍站,使用該上落客區最東面停車灣為總站。該上落客區一直並無命名,待至2011年9月2日才獲命名為「天水圍(西)公共運輸交匯處」(Tin Shui Wai(West)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

政府於2013年宣佈將於橋昌路、橋發街及屏廈路包圍的地段興建居屋屏欣苑,三幢樓宇建於前文所述天水圍(西)公共運輸交匯處所涵蓋地皮,因此該交匯處須永久關閉。因應居屋施工進度,天水圍(西)公共運輸交匯處已於2014年9月17日停用,B1線遷至屏廈路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即港鐵巴士使用的總站。2014年11月22日,為方便乘客轉乘天水圍其他巴士路線,B1與276P線對調總站,前者遷至天慈邨,後者則遷至此處。

2015年2月27日,九巴276P線聯同港鐵巴士K75及K76綫於一併暫時遷往橋昌路東公共運輸交匯處然而此後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長期處於原封不動的荒廢狀態,重建工程一直未有展開。橋昌路東公共運輸交匯處不消一年多後就永久封閉,2016年5月29日起由屏廈路旁兩個臨時巴士泊位取代。

直至屏欣苑建築將近完成之際,當局才開始重置公共運輸交匯處,沿用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之名。新交匯處設有四條長約52米、共可停泊至少16輛巴士的雙坑,以及於屏廈路路旁設21米長的專綫小巴站。停用了近4年之久後,公共運輸交匯處終於在2018年6月完成重建工程,9月29日上午10時開放,巴士路線於10月2日遷入。

重建計劃爭議

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的重建計劃一共耗資達1億5000萬,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區議員亦批抨上蓋是華而不實,遮陰擋雨功能欠佳。重建後的交匯處面積沒有擴大,不過是改動了車坑佈置。只需將原有交匯處停用一段短時間稍作修葺即可,沒有必要費時近4年、斥鉅資完全拆卸重建,是大白象工程

參考文獻

  1. 第7262號公告:《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 (第374章)--天水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禁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22卷第39期,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