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水(張勝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天水》中國當代作家張勝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天水

2023年清明節,我回故鄉祭奠父母。這次回到村里,我喝到的還是天水,就是「窖水」。村里每家都有一個大院子,都在院子南頭打一口水窖。天水從居住的磚窯洞窯洞頂面收集,就是下雨的時候,磚窯頂平面收集的雨水,從窯頂背平頂上順一個水管道口流下,再從院子裡修的水溝流到水窖里。水溝用磚覆蓋,院子裡的雜物污物也流不進去,乾淨多了。現在還用上了水管,直接用電泵抽水,也不用轆轤了。現在的天水比九十年代我上學的時候好喝多了。

我的故鄉小峪村,在黃土高坡陝北高原最南部,與澄城縣、白水縣、洛川縣相接,是陝西省黃龍縣「南大門」,屬丘陵和支離破碎的台塬地形,屬於陝北黃土高原邊緣,與關中平原相接,屬大陸高寒山區和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多風、乾旱。村名之所以起名叫小峪村,就是村子坐落在原上,原不算大。我舅舅家的村叫白家塬,我姑姑家在高家塬,十多個村串聯在一條山樑上,自東西走向,兩邊是溝壑,有小河。小時候,我經常和小夥伴們去溝里放牛。

記得小時候七十年代生產隊的時候,我們村里人吃的還是井水。這口井還是我們村里人打的,我父親還在打井的時候受了傷,是被井下向上吊的土籠掉下的石坷垃打斷了肩胛鎖骨,斷了一輩子。我們村原有兩個隊,本地人的村叫南隊,從外地逃難來的河南人、陝南人、山東人和安徽人組成了一個隊叫北隊。就是這些從外地逃難來的人硬生生靠人力在村里打出了一口井,七丈二尺深,就是二十六米,全是人工,多麼偉大的工程。從此十幾年,我們兩個隊的人都是吃這口井的水,一擔水從井裡用轆轤搖上來得五分多鐘。那甘甜的井水養人吶,我記得小時候從地里幹活回來,拿起瓢從缸里舀起井水,咕嘟咕嘟灌下去,那叫一個爽快,那是一個水甜。

八十年代包產到戶後,各顧各家了,各家都忙活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開始村里組織人還三四年淘一下井,後來井水也小了,供應不過來全村人吃水。條件好的家戶就在自家院子裡打起了水窖,再後來也沒人淘井了,井壁都垮了,這口井就廢了,村里家家戶戶也都打起了水窖。水窖是用黃膠泥築的地窯,密實不漏水,下雨接到的天水進地窖後沉澱變的清澈。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我們村那個時候是春種包穀秋種麥。一年只能收一季莊稼,再就是種些洋芋,就是馬鈴薯,勉強夠吃飽肚子。麥子產量低,包穀就是玉米,產量稍微高些,可遇到到天干天旱減產,洋芋就成了主糧。洋芋產量高點,耐乾旱,可以一直吃到來年春末。春初時,凍洋芋都流水,照樣煮着吃。記得上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家窮,上學帶的乾糧是包穀饃,條件好的帶的乾糧是黑小麥面饃,還有更窮的帶的乾糧是洋芋疙瘩。洋芋疙瘩是把洋芋切成條,摻點面加點鹽,揉成疙瘩,蒸出來鹹鹹的。結果每次到校他都換了一布袋黑面饃,我們其他同學的包穀饃都換不上,一次我早去到校,和兩個同學偷偷把他的洋芋疙瘩換過來,為此還幹了一仗,被老師好罰站呢。直到八十年代末,我高中畢業前,冬季學生食堂還是兩個來回換的大菜,燉洋芋和熬白菜。水窖里的天水主要供應人畜,也就是人和牛豬狗雞。土地用不上天水,地多地薄,水窖里的天水根本不夠用。村里還有集體蓄水的一個露天大水池子,我們叫澇池,很大,直徑有十幾米,主要用於飲牛、洗衣服,必要時還能澆點自留地的瓜果蔬菜。

九十年代後期,上級政府都鼓勵農村發展農業經濟,村里人開始種植經濟作物,栽核桃樹,種烤煙,再後來就是栽種蘋果。山東煙臺棲霞的紅富士基地的師傅們被請到村里來指導,大面積開始種植蘋果樹,主要水源還是天水。村民的日子慢慢好起來,家家都箍起了磚窯,從土窯洞裡搬了出來。現在的土窯洞都被平整了,成了田地,種上了莊稼。回去,我再也找不到那些住過的土窯洞了。家家戶戶都有了水窖,牛都賣了,機械化種植了,天水不用飲牛了,澇池裡的水也都幹了。近幾年村里又修整了一下澇池,蓄上水,防備農田乾旱。

來到二十一世紀,村里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經濟作物是蘋果核桃。蘋果核桃都需要水,每家修的水窖比原來的大了許多倍,都是用水泥砌得,結實不漏水,除去飲用水,都用在了澆地。因為黃土高原地大人稀,加上溝壑里水源的河水也越來越少了,一年四季期間還可能斷水,無法抽到原上,自來水無法保證長年供應。上級政府也想了許多辦法,如關中平原人口較為密集的地方都解決了自來水。我們處的黃土高原因為面積太大,自來水無法全面覆蓋,原上人口稀少的農村的人還在喝着天水。

雨水來自天上,是天水。天水是乾淨的。我們那裡的農民是最純樸的,因為他們喝的是天水。他們的膚色是天水的顏色,是黃土高原的顏色,是黃河水的顏色,是我們中國人的純種膚色。天水被黃土高原的土摻雜變成了高原紅,喝着這樣的天水,更加增添了陝北人的氣魄。因為,那裡是一片厚土,中華文明在那兒發源,南邊的西安———十三朝古都;中華文明又在那兒源遠流長,北邊的延安———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

天水,摻雜着黃土,養育着黃土人。天水,流在了黃土地上,堆成了綿綿源長的黃土高原。天水,造就了一輩又一輩勤勞誠實、樸素善良、堅韌不拔、生生不息的黃土高原人格。

回望故鄉,我不僅吟唱:

黃河之水天上來,

天水養育黃土人;

黃土高坡人堅韌,

生生不息代代傳。

我自黃土高坡來,

站立黃河入海處,

回望故鄉雲漫漫,

夜半還鄉夢悠悠。

(寫於2024年1月15日)[1]

作者簡介

張勝啟,筆名啟明星,原籍陝西延安人,畢業於陝西工商學院(現西安財經大學),現居住於淄博市周村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