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000927 ,簡稱:*ST夏利),又稱天津一汽,是中國的汽車生產商,現在是一汽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它的主要車型就是中國大陸累計銷量最大的同名微型車——夏利(Xiali)。由於這款車型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因此「夏利」這個品牌也成為了中國大陸受眾認知度最高的本國產汽車品牌之一。

根據中國國資委統計,一汽夏利2005年轎車銷量為20萬輛[1]

初創

19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合資或合作生產汽車的只有兩家——美國克萊斯勒(Chrysler)和北京汽車的合資公司北京吉普(Beijing Jeep)生產的切諾基(Cherokee),和上海大眾生產的桑塔納(VW Santana)(轎車則只有後者)。而在微型轎車方面則是空白。而此時大多數國際知名的汽車廠商對中國市場還抱着觀望態度。

於是在1984年9月,天津汽車工業公司和日本大發工業株式會社(Daihatsu)簽定協議,引進微型麵包車大發Hijet和微型兩廂轎車大發Charade 1.0的全套製造技術,前者被命名為天津大發。而與此幾乎同一時間位於中國西南的重慶長安汽車集團與日本鈴木汽車簽訂了引進鈴木旗下微型車Alto奧拓的協議,自此壟斷中國近10年「南奧拓北夏利」的微型車布局就此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與之前中國廠商的慣用方式不同,天津汽車選擇了合作而不是合資。之所以選擇前者是為了在之後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讓中方占據優勢地位,同時還可以獲得這兩款車型的全部知識產權。所以後來生產的夏利轎車並沒有像桑塔納或捷達(VW Jetta)一樣,使用英文原名作為產品的英文名,而是採用了「夏利」的漢語拼音「Xiali」。而「夏利」這個譯名則是當時的天津市長李瑞環所起的。他把Hijet取名為「華利」,把Charade取名為夏利,不僅取了諧音,合起來還有「華夏得利」的意思。

新車型和第一百萬輛

2000年隨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汽車市場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2001年,在多年籌備之後,豐田將自己在小型車平台NBC上的最新作品之一Toyota Platz拿到中國,在天津一汽生產,以「夏利2000」的名稱銷售。這款車除了名稱,與1980年代的Daihatsu Charade以及在產的普通夏利幾乎毫無共同之處,技術先進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由於夏利並不甚高尚的品牌形象,很多人誤以為夏利2000與夏利有關,影響了銷售。而且由於這款車採用了中置儀表等前衛設計,外型高且「胖」,不符合一般用戶的審美觀,加之使用155毫米寬的窄胎以及與金夏利相同的8A-FE發動機,卻棄用豐田拿手的VVT-i技術發動機,價格卻高達13萬餘元,被不少人認為是騙錢之作,受到了不少非議,銷售成績也並不出色。最終在2003年,這款車在經過若干小改進後轉而改稱「雅酷」(Echo),發動機也換成了一汽豐田威馳(Toyota Vios)使用的5A-FE,棄用夏利標識並改為中國一汽標識,與夏利品牌完全脫離關係[2]

視頻

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視頻

天津一汽新捷達亮相
天津一汽這回火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