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育驃騎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育驃騎歌》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天育驃騎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先記畫中之馬,次敘畫馬之由,再提太僕監牧,最後撫圖興嘆,傷知馬者難逢,而自嘆不遇。

《天育驃騎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6卷第13首。詩題原注:天育,廄名,未詳所出。此詩為作者於天寶十三載(754)所作。

作品原文

《天育驃騎歌》[1]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

是何意態雄且傑,駿尾蕭梢朔風起。

毛為綠縹兩耳黃,眼有紫焰雙瞳方。

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伊昔太僕張景順,監牧攻駒閱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別養驥子憐神俊。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

故獨寫真傳世人,見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嗚呼健步無由騁。

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王良:春秋時趙人,善御馬。事見《淮南子·覽冥訓》。伯樂:春秋時秦人,善相馬。事見《淮南子·道應訓》。

點評鑑賞

《後村詩話》:少陵馬詩多矣,此二篇(《天育驃騎歌》、《題韋偃馬》)及曹霸《丹青引》尤老蒼,一洗萬古。

杜臆》:此起亦奇突。……束語換韻,激昂頓挫,總是抒其壘塊。老杜最善詠馬,而此篇妙在"卓立天骨森開張",分明描出豪傑模樣。末四句無限悲感,前二句悲既往,如孔明輩;後二句悲見在,而己亦在其內矣。總根"卓立"句來。

《唐詩快》:此言豈為馬而發哉,足使千古英雄一齊墮淚。"清峻"二字說馬亦奇("監牧攻駒"句下)。

《杜詩詳註》:前記畫中之馬,首提天子之馬,此圖為天育設也。"駿尾"以下,皆寫其意態之雄傑。次敘畫馬之由,再提太僕監牧,蓋圖起於張公也。末乃撫圖興嘆,蓋傷知馬者難逢,而自慨不遇也。曰"年多物化",知作詩時,去開元間遠矣。此章前二段各八句,末段四句收。

《義門讀書記》:畫馬徒存,而真馬老死槽櫪,不得為天子用,公詩蓋寓"葉公畫龍"之嘆乎!……"矯矯龍性合變化"二句,是"健"字精神。

《繭齋詩談》:"如今豈無騕裊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此跨出局外結法。

唐宋詩醇》:杜甫善作馬詩、畫馬詩,篇篇入妙。支道林愛其神駿,少陵當亦爾耶。末語一轉,撫物自傷,感慨無限,

《杜詩話》:首提"天子之馬"起,中雲"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蓋圖起於太僕張景順,故通篇歸重真馬,而畫馬不必過作形容。

《石洲詩話·漁洋評杜摘記》:"畫出神駿。"結處雲:無限感慨,一句盡之。"萬綱按:此西樵評。

《讀杜心解》:首從寫真作意,中述作畫之由,末就今昔有無寄慨,自是題舊畫體也。……起二句一提,下六句都將真馬出色寫生,卻用"是何"兩字領起,則句句說真馬,即句句是畫馬也。"伊昔"以下,乃敘事體。以"閱清峻"三字作提,閱之既審,遂將"四十萬匹"付之"大奴",獨取"別養驥子"狀其"神駿"。覺此馬此畫,俱橫絕千古,而此圖來歷,更極明悉。至其筋脈靈動,則"寫真傳世",應還首段;"座右更新",挑動末段也。結更從畫馬空存,翻出異材常有來。既為畫馬轉一語,亦為奇士叫一屈,又恰與篇首呼應。其寓意也悲矣,其運法也化矣!

杜詩鏡銓》:王西樵雲;入手揭清題目,以"是何"喚起全神。先贊驃騎之雄俊,再敘牧養之始末。起筆突兀而高老(首四句下)。摹寫入神("矯矯龍性"二句下)。橫絕之筆("當時四十"二句下)。張雲:見畫馬不及真馬有用,即起下文、又轉到有真材而無知遇,結處寄託深遠(末四句下)。

《詩法易簡錄》:以九字長句起,便有奔放之勢(首句下)。尤妙在上句先用"嗚呼"二字頓宕其氣,以引起之,趕出末兩長句,乃愈覺酣暢漓淋,極情盡致矣(末句下)。

《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年多"以下句句頓,句句咽,乃大家筆意,凡手所無也。舊評曰:杜公馬詩篇篇盡善,尤妙在無一借湊之語,而意自超然,凡詠物當以此為法。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詩聖杜甫(上)

參考資料

  1. 《天育驃騎歌》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