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平寺泉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平寺泉眼》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太平寺泉眼》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此詩可分四段,主要寫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與美。這首詩是杜甫於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末在秦州作。仇兆鰲《杜詩詳註》中說:黃鶴注:太平寺在秦州。詩云"北風起寒文",當是乾元二年秋冬之交作。

《太平寺泉眼》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9首。

本段原文

《太平寺泉眼》[1]

招提憑高岡,疏散連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歲月古。

石間見海眼,天畔縈水府。廣深丈尺間,宴息敢輕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時睹。如絲氣或上,爛熳為雲雨。

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北風起寒文,弱藻舒翠縷。明涵客衣淨,細盪林影趣。

何當宅下流,餘潤通藥圃。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

本段釋義

⑴太平寺:故址在今甘肅天水市東南五十里甘泉鎮。寺內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毀,而泉水依然。

⑵憑:靠着。

⑶草莽:草叢。

⑷海眼:古人以為泉水從地下通海,故稱泉眼為海眼。

⑸水府:傳說為海中龍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處。

⑹宴息:休息。宴:通"晏"。輕侮:輕視,怠慢。

⑺幽姿:幽雅的姿態。

⑻爛熳:煥發,散布。

⑼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

⑽文:紋理。指水波紋。

⑾弱藻:柔軟的水草。翠縷:縷縷青翠。

⑿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⒀宅:動詞,蓋房子。下流:下游。

⒁黃精:又名黃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薑,入藥。道家以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輕身延年。

⒂生毛羽:羽化成仙。

本段評價

《太平寺泉眼》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9首。

此詩起結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招提憑高岡,疏散連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歲月古。"開頭從寺泉敘起。

"石間見海眼,天畔索水府。廣深丈尺間,宴息敢輕侮。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時睹。如絲氣或上,爛慢為雲雨。"這幾句形容泉眼之神異。海眼、水府,見其穴小而泉多。只此丈尺之間,人不敢忽者,以中有神物,故能興雲致雨也。

"山頭到山下,鑿並不盡土。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北風起寒文,弱藻舒翠縷。明涵客衣淨,細盪林影趣。"此記其味美而色清。山不盡土,則井水難得,故此泉特為可貴。寒文翠縷,水中實景。涵衣盪影,水上虛景。

"何當宅下流,余潤通藥圃。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此羨山泉而仍動卜居之興也。《杜臆》:唯乳泉香美,故引潤黃精而一服可仙。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1]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