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奈亞拉托提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奈亞拉托提普

中文名: 奈亞拉托提普

外文名: Nyarlathotep

別 名: 伏行之混沌、千面之神、外神之信使、百萬蒙寵者之父

神話體系: 克蘇魯神話

所 屬: 外神

居 所: 夏爾諾斯

父 母: 阿撒托斯

兄弟姐妹: 黑暗、無名之霧

登場作品: 《奈亞拉托提普

奈亞拉托提普(Nyarlathotep)是美國小說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創造的克蘇魯神話中的一位外神,被稱作「伏行之混沌」。奈亞拉托提普是以阿撒托斯為首的外神們的使者兼代行者,他常常化作人形在地球上行走,通常表現為一個有着深色皮膚、身材瘦削,模樣看起來像是古埃及法老的人。奈亞拉托提普總是熱衷於欺騙、誘惑人類,並以使人類陷入恐怖與絕望到最終精神失常為其最高的喜悅。在克蘇魯神話中,他的形象最接近於傳統「惡魔」的概念。

在羅伯特·A·布洛克(Robert Albert Bloch)的短篇小說《來自尖塔的陰影》(The Shadow from the Steeple)中,甚至暗示是奈亞拉托提普唆使人類造出了核武器。

新聞資訊

奈亞拉托提普的人類化身通常是一個皮膚黝黑,身形瘦高,面帶爽朗笑容的男子。

奈亞拉托提普是外神們在地上的信使和代言人,它尤其服從於阿撒托斯;亦不同於大多數對人類不感興趣的外神,奈亞拉托提普總是熱衷於欺騙、誘惑人類,並以使人類陷入恐怖與絕望為其最高的喜悅。[1]

介紹

「超越光與暗的領域,直達於難以抑止的太虛;就在這座隱藏在宇宙之中的、令人作嘔的墓地里,從超越時間、超越想象的黑暗房間中傳來瘋狂敲打巨鼓的聲響,以及長笛細微、單調、褻瀆的音色。應和這可憎的敲擊和吹奏,那些龐大而黑暗的終極之神——那些盲目、喑啞、痴愚的蕃神們——正緩慢、笨拙、荒謬地跳起舞蹈。而它們的靈魂就是奈亞拉托提普。」

——H.P.洛夫克拉夫特《奈亞拉托提普

奈亞拉托提普(Nyarlathotep)是克蘇魯神話中的外神之一,被稱作「伏行之混沌」,由洛夫克拉夫特創造,初登場於《Nyarlathotep》。在這部作品中,奈亞拉托提普被描述為一個有着深色皮膚、身材瘦削,模樣看起來像是埃及法老的人。他遊歷世界各地,使用奇妙的科學技術為人們展示了無法想象的奇蹟。在故事的末尾,人們才恍然得知在超越時間之外、讓人無法想象的黑暗巨室,伴着響徹巨室的巨鼓的敲打與長笛的尖嘯笨拙起舞的盲目、喑啞、痴愚的神明之魂魄,正是奈亞拉托提普。據《夢尋秘境卡達斯》中所述,所謂的黑暗巨室,正是萬物之主阿撒托斯的所在地。而奈亞拉托提普,正是阿撒托斯與在其周圍起舞的盲目、喑啞的眾蕃神的魂魄及使者。在這部作品中,奈亞拉托提普有着古埃及法老般的相貌,身披五光十色的華麗長袍,頭戴一隻天然閃爍着光芒的金色雙重冠,身形高大而瘦削,散發着一位黑暗神祇抑或是墜落天使才擁有的魅力。他是住在幻夢境北方卡達斯的夢境諸神的監護者,自身也受到古革巨人、月獸、冷原人的崇拜。

在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的作品中,奈亞拉托提普被描述為象徵「地」的存在,是舊日支配者之一,並作為它們的信使而存在。在1944年的作品《黑暗住民》中,德雷斯將位於威斯康辛州的恩蓋伊森林設定為奈亞拉托提普在人間的居所。作品中將其描述為一個沒有面部,生有觸腕狀附屬器官的手臂、全身不停流動的圓錐形怪物,身邊還帶着兩個笛手侍從。後被克圖格亞毀滅。

在馬丁·S·瓦奈斯(Martin S. Warnes)為洛夫克拉夫特1933年的作品《》續寫的《阿索弗卡斯的暗黑大卷》(The Black Tome of Alsophocus)中,遠古的巫師阿索弗卡斯曾在手稿中寫道:「奈亞拉托提普超越時間和空間,統治着夏爾諾斯(Sharnoth)。在龐大無匹的烏木宮殿裡,他被嘍羅、族裔和膿瘡服侍着,等待着自己的再臨。決不要涉足與他有關的咒語和魔法,他會飛快地給那些不謹慎的人設下陷阱。無知之人要當心,當心那本暗黑大卷,因為奈亞拉托提普的憤怒着實恐怖無匹」。在這篇故事中,一位巫師為了獲得禁忌的知識而利用阿索弗卡斯手稿上的儀式來到了夏爾諾斯,並見到了奈亞拉托提普,但他的心魂最終卻被奈亞拉托提普所占據。藉助這具軀體,奈亞拉托提普再次自由行走於地球之上,扭曲人類的心智、奴役人類的靈魂。

形象

奈亞拉托提普最早出現在洛夫克拉夫特於1920年創作的同名故事《奈亞拉托提普》中。在故事裡,他被描述為一個有着深色皮膚、身材瘦削,模樣看起來像是埃及法老的人。他遊歷世界各地,使用奇妙的科學技術給每個城市帶去無法想象的恐怖奇蹟,並讓所有目睹了奇蹟的人最終陷入了瘋狂和噩夢之中。在1926年創作的《夢尋秘境卡達斯》中,奈亞拉托提普有了更加埃及化的形象,故事裡說:「那是一個高大但瘦削的身影,長着一張古代法老年輕時的面龐,身披五光十色的華麗長袍,頭戴一隻天然閃爍着光芒的金色雙重冠」。同樣也是在這個故事裡,奈亞拉托提普在將卡特送上夏塔克鳥,派往阿撒托斯所在的終極混沌時,他說到:「向一切祈禱不要遇見我的另一千個面目。別了,倫道夫·卡特,你要小心;因為我即是奈亞拉托提普,我即是伏行之混沌。」這句話也就是後來「千面之神」稱號的依據。

除了模樣像是埃及人外,「Nyarlathotep」這個名字同樣也表現了明顯的埃及特色。其中-hotep的詞尾意思通常是「令……滿意的」或者「令……平靜的」。例如阿蒙霍特普(Amenhotep)就是「令阿蒙滿意之人」。所以如果依照古埃及命名習慣來翻譯的話,奈亞拉托提普也可以被稱呼為「奈亞拉特霍特普」。

除了埃及法老面目,洛夫克拉夫特在1932年的《魔女屋中之夢》中創造了奈亞拉托提普的另一個形象:「The Black Man」。在故事裡,奈亞拉托提普的這個形象被描述為「一個高大精幹的男人,有着一身暗黑色的皮膚,卻看不到一丁點兒黑人的特徵;他既沒有鬍子也沒有頭髮,身上只穿着一件由某種厚實黑色織物縫製的怪異長袍。」在故事的另一些敘述中,洛夫克拉夫特似乎也暗示了黑暗之人的腳其實是蹄子,例如吉爾曼聽到他走路時會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後來他又在房間的地板上看到了「較小的、近乎圓形的污跡——就像是用大椅子或桌子的腿弄出來的一樣,只不過大多數圓形污跡都被分成了兩半」。顯然這些敘述都參考了基督教傳說中參與女巫集會的魔鬼形象。

在1935年的小說《夜魔》中,洛夫克拉夫特再次提到了奈亞拉托提普。在故事中,他提到了一個被稱為「夜魔」並且與閃耀的偏方三八面體有關的奇怪存在。洛夫克拉夫特在故事中稱「凝視閃耀的偏方三八面體來喚醒一位夜魔」, 「據稱這個生物掌握着一切知識,並要求舉行可怖的獻祭。」此外,故事中也提到夜魔也只在黑暗中行動,任何光芒會阻礙它。

洛夫克拉夫特在故事中並沒有詳細地敘述夜魔的形象,只是簡單地提到了「黑色的翅膀」與「裂成三瓣、燃燒着的眼睛」。同樣地,故事的主角布萊克也懷疑它是奈亞拉托提普的化身——但這一敘述只在故事裡提及過一次,洛夫克拉夫特也沒有給予任何的證實。1950年,羅伯特·布洛克為《夜魔》創作了續集小說《尖塔幽靈》(The Shadow from the Steeple)。在這篇作品中,夜魔正式地變成了奈亞拉托提普的化身。它不僅擺脫了閃耀的偏方三八面體,並占據了一位名叫安布羅斯·德克斯特的醫生的身體,以德克斯特醫生行走在人類社會中。同樣也是在這部小說里,布洛克暗示了是夜魔——奈亞拉托提普——引導了人類發現了製造原子彈與氫彈的方法。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奈亞拉托提普被稱為外神的心魂與使者,但在洛夫克拉夫特筆下,他實際上是「蕃神(Other Gods)的心魂與使者」。在德雷斯於1951年創作《守鑰人》(The Keeper of the Key)中,奈亞拉托提普被設定成「舊日支配者的信使(messenger of Ancient Ones)」。後來,混沌社在將外神(Outer Gods)從舊日支配者這一陣營中分離出來後,這個稱號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外神的靈魂與使者」。

奈亞拉托提普在世界各地被以幾種形式崇拜。最為著名的邪教之一是Stygians,他們稱之為「奈亞拉特(Nyarlat)」,並將其崇拜帶到埃及。伏行之混沌是尼羅河土地上最偉大的神之一,他是地下世界的統治者,黑夜的主宰,以及魔法師的守護神。相傳奈亞拉托提普擁有無數化身,與其相關教團數量眾多,遍及全球乃至宇宙。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繁星之慧」教團(The Church of Starry Wisdom),他們崇拜奈亞拉托提普的化身暗夜獵手(The Haunter of the Dark),此外還有血腥舌教派、野獸兄弟會、黑法老兄弟會等教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