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唐代杜甫創作的詩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1]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作者;杜甫

本段原文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驪山溫湯之東有龍湫》

東山氣鴻濛,宮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

陰火煮玉泉,噴薄漲岩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

閬風入轍跡,曠原延冥搜。沸天萬乘動,觀水百丈湫。

幽靈斯可佳,王命官屬休。初聞龍用壯,擘石摧林丘。

中夜窟宅改,移因風雨秋。倒懸瑤池影,屈注蒼江流。

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翠旗澹偃蹇,雲車紛少留。

簫鼓盪四溟,異香泱漭浮。鮫人獻微綃,曾祝沈豪牛。

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儔。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

至尊顧之笑,王母不肯收。復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虬。

飄飄青瑣郎,文彩珊瑚鈎。浩歌淥水曲,清絕聽者愁。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七)杜甫詩聖之謎

詩聖之家——杜甫草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