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1]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2]

詩詞正文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3]

朝廷防盜賊,供給愍誅求。下詔選郎署,傳聲能典州。

蒼生今日困,天子向時憂。井屋有煙起,瘡痍無血流。

壤歌唯海甸,畫角自山樓。白髮寐常早,荒榛農復秋。

解龜逾臥轍,遣騎覓扁舟。徐榻不知倦,潁川何以酬。

塵生彤管筆,寒膩黑貂裘。高義終焉在,斯文去矣休。

別離同雨散,行止各雲浮。林熱鳥開口,江渾魚掉頭。

尉佗雖北拜,太史尚南留。軍旅應都息,寰區要盡收。

九重思諫諍,八極念懷柔。徙倚瞻王室,從容仰廟謀。

故人持雅論,絕塞豁窮愁。復見陶唐理,甘為汗漫遊。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