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奮進號航天飛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奮進號航天飛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奮進號航天飛機

原產國: 美國

命名來源: 奮進號三桅帆船

升空次數: 25次

現 況: 退役

奮進號航天飛機( STS Endeavour OV-105)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五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也是最新的一架航天飛機。首次飛行是在1992年5月7日(STS-49號任務),負責的任務中有不小比例是作為國際太空站計劃的支援。2011年5月16日,奮進號航天飛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開始其19年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太空使命,同時也是美國航天局30年的航天飛機發射計劃倒數第二次航行。2012年9月21日,奮進號航天飛機抵達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洛杉磯國際機場,完成最後一次空中飛行。[1]

命名

正式編號軌道器105號(OrbitorVehicle-105)的奮進號,是美國航天飛機之中首架以公開徵名競賽的方式來決定命名的航天飛機,由美國的中小學生決定航天飛機的命名之後,由布什總統在1989年時正式宣布。

奮進號的名字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調查船,著名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JamesCook)在1768年第一次遠征時所搭乘的一艘368噸等級的三桅帆船奮進號(HMBarqueEndeavour,當時是它建造完成、下水後首次的出航),由於是艘英國籍的船隻,這也解釋了為何奮進號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的「Endeavor」拼法。

特色

奮進號高36.6米,寬23.4米,重71噸,造價超過20億美元。它是以發現號和亞特蘭提斯號建造合約中一批同時生產的備用結構零件為基礎,額外組裝出來的,以填補挑戰者號意外墜毀後留下來的任務空缺。

奮進號在建造過程中吸取了之前航天飛機的教訓,擁有了更多新開發的硬件裝備。而大部分新一代的航天飛機儀器設備都是在奮進號上率先採用,稍後趁着停飛維修的機會,改裝追加到其他幾架航天飛機上。這些改良的重點包括有:

(1)一具直徑12.192米的新型減速傘,能夠縮短航天飛機落地後的減速滑行距離約近300米,改良後的滑行總長為609.6米。

(2)一些配合延伸繞行期限(EDO)改裝所需的管線與電路連結,因而能夠將航天飛機繞地球運行的任務期限延長到28天。

(3)奮進號完成任務後降落在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升級版的航電系統,包括較先進的通用任務電腦,改良的慣性測量單元,戰術空中導航系統,強化版的主任務控制器,多路轉換器/多路分解器,固態跟星儀,與一套改良過的鼻輪轉向機構。

(4)一套改良版的輔助動力系統(APU),是用來提供航天飛機液壓系統所需的動力。

性能優點

航天飛機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關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它是一種有翼、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由輔助的運載火箭發射脫離大氣層,作為往返於地球與外層空間的交通工具,航天飛機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船,外形像飛機。航天飛機的翼在回到地球時提供空氣剎車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時提供升力。航天飛機升入太空時跟其他單次使用的載具一樣,是用火箭動力垂直升入。因為機翼的關係,航天飛機的有效載荷比例較低。設計者希望以重複使用性來彌補這個缺點。航天飛機除可在天地間運載人員和貨物之外,憑着它本身的容積大、可多人乘載和有效載荷量大的特點,還能在太空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和空間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衛星從地面帶到太空去釋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毀壞的無人航天器,如低軌道衛星等人造天體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歐空局研製的「空間實驗室」裝進艙內,進行各項科研工作。 航天飛機的飛行過程大致有上升、軌道飛行、返回三個階段。起飛命令下達後,航天飛機在助推火箭的推動下垂直上升,直至進入預定軌道,完成上升。進入軌道後,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熄火,由兩台小型火箭發動機控制飛行。到達預定地點後,航天飛機開始工作。航天飛機完成任務後,便開始重新啟動發動機,向着地球飛行。進入大氣層後,航天飛機速度開始放慢,並像普通滑翔機一樣滑翔着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