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諾雷·米拉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諾雷·米拉波奧諾雷·加布里埃爾·里克蒂,米拉波伯爵(法語:Honoré Gabriel Riqueti, comte de Mirabeau,1749年3月9日-1791年4月2日),法國革命家、作家、政治記者暨外交官,共濟會會員。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說家。在法國大革命初期統治國家的國民議會中,他是溫和派人士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以融合到革命中,法國羅馬天主教徒。

作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之一[1],基督教(主要分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個國家獲得國教或准國教地位[2],信徒多達21億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由此可見其影響力之廣。

簡介

米拉波的家族原在意大利的一個小鎮,由於經商而變得富有。1685年奧諾雷·里克蒂獲得米拉波侯爵爵位,在卡薩諾戰役中(1705),他後頸部位遭受了一次重傷,後以上校軍銜退役,1737年去世。他娶了弗朗索瓦絲·德·卡斯特蘭(Françoise de Castellane),有三個兒子:維克托(米拉波侯爵)、讓·安托萬(bailli de Mirabeau)和路易·亞歷山大(米拉波伯爵)。

奧諾雷·米拉波是經濟學家米拉波侯爵維克托·德·里克蒂和他的妻子瑪麗-吉納維芙·德·瓦桑(Marie-Geneviève de Vassan)五個孩子中的第二個兒子,三歲時由於生天花,導致他的容貌被損毀,因此不受嚴厲的父親米拉波侯爵的喜愛。5歲時被其父送到一個名字叫「Abbe Choquard」的寄宿學校,15歲去巴黎上學,18歲就當了自願兵,進入在巴黎的軍校,並在桑特的Berri-Cavaleria騎兵團服役。然而由於和瑪麗·泰雷茲·德·蒙尼埃(Marie Thérèse de Monnier,他稱她為「我的索菲」)的戀情違犯了軍紀,被送入雷島要塞關禁閉,獲釋後,以中尉軍銜到科西嘉島遠征軍中服軍役。1769年在科西嘉由於他的軍事天分而嶄露頭角。

米拉波雖然學識豐富,但在私人品德上評價一直很差,由於他的個性放縱跟胡作非為,因此先後被囚於伊夫城堡和茹烏城堡。1776年與女友逃往瑞士,又去了荷蘭,1777年在荷蘭被捕,隨後被關押在萬森城堡,並被判死刑。米拉波不僅成功地扭轉了對他的死刑判決,還獲得蒙尼埃為他支付整個法律訴訟的費用。他在萬森城堡寫出《致索菲的信札》和論文《關押和國家監獄》。

1780年12月奧諾雷·米拉波獲釋,1782年8月在萬森城堡得到完全自由。在他釋放後,他發現他的索菲與一個年輕軍官有染,並在他死後自殺了。隨後5年裡米拉波一直過着冒險家的生活。有時替人寫一些小冊子,有時當密探。後來他同路易十六的大臣夏爾·亞歷山大·德·卡洛訥、韋爾熱納伯爵夏爾·格拉維埃和蒙莫蘭-聖-埃雷姆伯爵阿爾芒-馬克發生接觸。

1786年初被外交大臣韋爾熱納伯爵派到柏林執行秘密使命。在友人雅克布·毛維倫(Jakob Mauvillon)的積極幫助下,他寫出了《腓特烈大帝時期的普魯士君主制度》(De la monarchie prussienne sous Frédéric le Grand,1788年倫敦)。他利用出使德意志時所得到的資料寫出的《柏林宮廷秘史》,在1789年引起聳人聽聞的事件

視頻

奧諾雷·米拉波 相關視頻

三教簡史之基督伊斯蘭
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創建了伊斯蘭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