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凱龍星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女凱龍星環(Rings of Chariklo)是圍繞直徑約250千米的半人馬小行星女凱龍星(小行星10199)的環系統,包含兩道狹窄但密集的環,寬度分別為6到7千米和2到4千米,相距9千米。女凱龍星環距離女凱龍星幾何中心400千米,約月球和地球距離的千分之一。它們是被歐洲南方天文台設於巴西阿根廷智利天文台群在2013年6月3日的一次恆星掩星事件中發現,並於2014年3月26日公布。使女凱龍星成為唯一已知有環的小行星,並且是太陽系第五個被發現的環系統和太陽系目前擁有環的天體中體積最小者[1]

女凱龍星環的發現是一項出乎科學家意料的發現,因為一般認為只有在質量更大許多的天體才會有穩定的環系統。在這之前無論是以直接攝影或掩星都沒有發現小行星的環系統。目前仍不知道女凱龍星能維持環系統長期存在的原因,但小型牧羊犬衛星的存在可以限制環系統的範圍。發現的小組暱稱這兩道環是「Oiapoque」和「Chuí」,分別是巴西北部和南部靠着海邊的河流,稍後會向IAU提交正式的名稱。

發現

女凱龍星是土星天王星之間已確認的半人馬小行星中體積最大的[2]。在發現星環前天文學家即預測在南美洲將可在2013年6月3日觀測它從天蠍座內亮度 R=12.4 的恆星 UCAC4 248-108672 前方通過的掩星現象。

影片顯示女凱龍星從一顆恆星前方通過發生了什麼事情。除了小行星阻擋星光造成預期的光度下降,在之前和之後都還各有兩次較小的光度衰減,顯示有兩道環存在。但只有在內側密度較高的環可以直接觀測到,第二道環與它合併在一起而無從分辨。

在位於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烏拉圭共13座望遠鏡的協力觀測之下,在位於里約熱內盧巴西國家天文台任職的博士後研究員費利佩·布拉加·里巴斯(Felipe Braga Ribas)為首的共66位來自12國34個研究機構的天文學家因此得以觀測該次掩星。並且在恆星消失在女凱龍星後方時觀測到了星環存在的現象。在拉西拉天文台的口徑1.54米丹麥望遠鏡因為使用了拍攝速度遠高於其他望遠鏡(頻率10 Hz)的幸運成像技術,成為該次掩星觀測中唯一能解析出個別星環影像的望遠鏡。

起源

女凱龍星環的形成仍未知,但可能是來自女凱龍星受到撞擊、或原先存在的多顆衛星之間撞擊、或原先存在的逆形軌道衛星被女凱龍星潮汐力粉碎等原因產生的岩屑盤碎片,或是彗星活動或自轉受干擾而噴發到女凱龍星表面的物質組成。如果環是因為天體和女凱龍星的撞擊而形成,撞擊體必須是以低速和女凱龍星相撞,否則撞擊產生的物體將會被噴到女凱龍星的希爾球範圍之外。

視頻

當天王星距離土星太近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