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女媧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女媧城位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城北7.5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1986年被定為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國家、省、市旅遊部門和文物部門通過考察論證,將女媧城列為市級重點旅遊景點建設項目。現今的女媧城已成為在全國範圍都有影響的大型祭祀觀光勝地。[1]

概述

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偉大女神,她創造人類,修補天穹,造化世上萬物。經考證,位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城北10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發掘出了春秋時期的女媧城遺址,於是在1986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省、市旅遊部門和文物部門通過考察論證,將女媧城列為市級重點旅遊景點建設項目。同年,女媧城由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女媧城遺址附近的女媧古陵處動工興建。

女媧城占地60餘畝,現有牌坊門、女媧陵補天殿媧皇宮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兩側廊房等仿古建築,古樸典雅,精雕細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媧、伏羲等神像及描繪女媧造人補天功績的雕塑和壁畫,創意生動,活靈活現。女媧古陵前更是常年煙霧繚繞、香火極盛。女媧城每逢農曆初一、十五自成廟會,四方民眾蜂擁而至,人山人海,多時日遊人達10萬之眾。西華是遠古時代人祖女媧主要活動區域和唯一建都之地,因此,現今的女媧城已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的大型女媧祭祀觀光勝地。

地理位置

女媧城位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城北7.5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距大廣高速十餘公里。[2]

旅遊景區

女媧雕像

女媧,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她摶泥為人、化育萬物、鍊石補天並發明了笙簧樂器,對此《世本作篇》留有記載。《說文》曰:「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中國考古學者認為,古代傳說中的女媧氏是部落首領,屬仰韶文化,當在六千年之前。

女媧補天

女媧看到她的子民們陷入巨大災難之中,十分關切,決心鍊石以補蒼天。於是她週遊四海,遍涉群山,最後選擇了東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媧在天台山頂堆巨石為爐,取五色土為料,又借來太陽神火,歷時九天九夜,煉就了五色巨石36501塊。然後又歷時九天九夜,用36500塊五彩石將天補好。女媧補天之後,天地定位,洪水歸道,烈火熄滅,四海寧靜。

廟會

女媧補天之後,人們在天台山載歌載舞,歡慶補天成功,同時在山下建立女媧廟,世代供奉,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3]

歷史文化

傳說,女媧修地補天以後,大地上又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依序去而復來,春光明媚,萬物爭榮。可是中原一帶惡禽猛獸仍然興風作浪,襲擊人類,嚴重威協着人們的生命安全。女媧答應了子孫們的請求,斬了黑龍。惡禽猛獸殺的殺、死的死,剩下的被人們馴服,有的成了人類的朋友。人們又過上了快樂幸福的生活。她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想恢復一下曾因過度勞累而疲倦的身體。

一天,女媧信步來到現在叫思都崗村名的地方。仰望她親手修補的天際,彩霞滿天,碧空萬里,風清雲淡;觀腳下那高嶺埠錯落有致。站在此處四眺視野開闊,一覽無餘。北依廣闊的原野,林木蔥鬱,草綠茵茵;南邊與崑山奇峰對峙;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黃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嶺而過,水波蕩漾。她呼吸着河邊送來的陣陣清風和野花芳香,內心感到從來不曾體驗到的舒坦。她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

女媧結束了四處奔波,安下心來同伏羲一起教人們捕魚、打獵、種莊稼;婚配、嫁娶、繁衍子孫後代;又教人們用木棍撐起搭蓋棚子,代替穴居。事事都為人們勞心費神。人們的生活住所得改善以後,她選擇一處較為寬廣平坦的地段,開始修造自己的住所,把它叫作「城」。此城長寬各百餘丈,高八尺盈餘,內城外廓,宮寢座落其間,據考古專家發掘調查至今仍有故城遺址和堅實的夯土層。因世人尊女媧為人類始祖,遠古三皇之一,該城叫「皇城」,後又叫「女媧城」。

女媧城修建以後,周圍聚居的人們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女媧統治的中心。那時候人們還沒有衣服,卸寒靠樹葉、獸皮。每逢冬天,東北風一刮,還是凍得難受。女媧想來想去決定在城的北面造三座山擋着風寒。她就給伏羲說明自己想法。伏羲不相信女媧能造山的能力。女媧又說:「我們能造人補天,難道就不能造山嗎?不信今天夜裡我就能造三座大山給你看」。伏羲不服氣的說:「咱倆打賭,如果今夜你能造出三座山,以後啥事都有你作主,如果造不成啥事都有我作主」。時間於次日雞叫天明為限,說罷離去。

當天夜裡,更深人靜,女媧不聲不響起來,伏羲偷偷跟在她後邊,女媧來到女媧城北邊,用手抓起三把土,分別放在三處,用嘴各吹一口氣,三堆土就「嗡嗡」的發出吃聲,在日光下,霧氣騰騰,慢慢往上長,伏羲看見心底佩服女媧的神力,但眼看着三座山平地而起,自已打賭肯定要輸,心生一計,急忙求告天將二郎神楊戩幫忙,讓天雞早叫,二郎神不知何意就指派天雞「哏哏哏——」三聲連叫,地上的雞也跟着叫起來,霎時間「嗡嗡」聲不響了,霧慢慢散了,三座山頭冒出地面才幾丈高就停住不長了。成三個大土丘,女媧輸了。從此以後啥事都有男人作主了。這三個土丘後人稱作「三土城」。每逢日晴氣爽,斜陽西下,人們都能清楚地看見土丘冒出三股青煙。又稱「媧城夕照」,為西華八景之一。民國初年,三個土丘被一個盜墓賊挖破,從此再也不冒煙了。一九三八年黃水淤積加之村民取土燒窯和平整土地,三個土丘挖平了,但現在仍能看清土丘遺址。

女媧做完了造福人類的一切工作,便乘着雷車,賀着應龍,白螭開道,騰蛇護駕。依依不捨地離開人們,歸依天朝。而她的肉體留在了「皇城」。葬埋在女媧城西的崗嶺上。隨着數千年自然的變化,朝代更替。山有蕩平,河有改道,滄海變桑田,唯女媧陵墓巍然不動。西華縣有史載以來黃水大小犯境三百五十餘次,淤積泥土數丈,而女媧的陵墓始終露出地面。唐代天寶年間大雨晦晏失所,黃河決口裹加泥沙,村莊、田野淹沒,女媧陵墓也夷為平地。有日陵墓處狂風大作,噼雷一聲巨響,人們觀之見女媧的陵墓從地下湧出地面,並有巨石現出,上刻「鳳陵堆」字樣。女媧創造天地之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與江河同在,與日月同輝,她的皇城和陵墓也同樣受到上蒼佑護,下界崇仰。她的無私奉獻精神也是世代人類學習的楷模和榜樣。[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