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妮月蕾·薩杜奈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妮月蕾·薩杜奈特(立陶宛語:Nijolė Sadūnaitė 1938年7月22日-)是蘇聯統治時期立陶宛天主教會的修女、持不同政見者,參與編纂地下書報《立陶宛天主教會記事》,1975年為此被判處三年徒刑,被先後關押於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博古恰內區,,期間遭受酷刑。後加入立陶宛赫爾辛基小組。1987年她再次被逮補並受酷刑。著有《古拉格的光輝》一書。

2018年1月,薩杜奈特修女獲立陶宛議會頒發立陶宛自由獎(為2017年獲獎者)。

在君士坦丁時代[1]之前,羅馬還不是基督教中心。更古老、更廣大的基督教地區在北非和近東的大城市,如亞歷山大港[2]和安條克。

天主教

是基督教人數最多的宗派、教會。天主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領袖,故又稱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羅馬大公教會、羅馬公教。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穌會將基督信仰傳入中國,經當朝禮部尚書之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討論,取儒家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稱其信仰之獨一神靈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兩者分別代表着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視頻

妮月蕾·薩杜奈特 相關視頻

西方古代建築藝術史-第35講-拜占庭時代
西方古代建築藝術史-第33講-早期基督教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