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赫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倫道夫·赫斯特

圖片來自grunge

威廉·倫道夫·赫斯特英語: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年4月29日-1951年8月14日)美國報業大王、企業家,赫斯特國際集團(Hearst Corporation)的創始人。赫斯特是一位在新聞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被稱為新聞界的「希特勒」、「黃色新聞大王」。他在20世紀初掀起的黃色新聞浪潮,對後來新聞傳媒產生了深遠影響。[1]

生平

早年

赫斯特出生於1863年4月29日,其父喬治·赫斯特是一名成功的拓荒者,曾成功投資多個礦區,後在美國和墨西哥的牧場積累了眾多財富,威廉是他和菲比·赫斯特的獨子。喬治在西海岸舊金山發財後,購買了《舊金山考察家報》(The Examiner),把它辦成了民主黨機關報。赫斯特從小就對報紙發生了濃厚興趣。然而其父不願讓其重走老路,同時也對赫斯特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在新罕布夏州聖保羅學校完成學前準備後,1885年赫斯特進入哈佛學院,並且成為Delta Kappa EpsilonDelta Kappa EpsilonA.D. ClubA.D. Club,哈佛最具聲望的終級俱樂部Final club之一)會員。

赫斯特在哈佛的經歷談不上成功,也是令人側目的,他是個揮霍無度的西部佬,沉湎於縱情酒樂。曾擔任幽默雜誌《諷刺文》(Lampoon)的經理,卻幹的很出色。大學二年級,因在慶祝格羅弗·克里夫蘭當選總統時大放煙火被哈佛勒令休學。復學幾個月之後,由於同教授們惡作劇(將威廉·詹姆斯約西亞·羅伊斯(Josiah Royce)的畫像裝飾便壺),被逐出校門[2]

在哈佛時,潛心鑽研過報紙的煽情手法,還前往普利策的《紐約世界報》當過一個假期的見習記者。

被學校開除後,未放棄辦報的想法,依然在紐約考察了一段時間的報業市場,然後打道回府。

舊金山考察家報

1887年,其父當選為美國參議員,24歲的赫斯特成為《考察家報》的主編。挑選山姆·S·張伯倫(Sam S.Chamberlain)擔任編輯主任,聘請安布羅斯·比爾斯開闢「閒談」專欄(Prattle)。愛德華·H·漢密爾頓(Edward H.Hamilton)和社論撰稿人阿瑟·麥克尤恩等明星記者也都紛紛簽約為赫斯特效力。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員工宣布要讓世界「發驚、發愕、發呆」。當時《考》正陷入困境,赫斯特用從《紐約世界報》學來的煽情手法很快使其成為了舊金山有名的煽情報紙。在改革後第一年發行量就增加了一倍,達到3萬多份。到1891年老赫斯特去世時,小赫斯特已經把這家原本虧損的報紙辦成平均每年獲利35-50萬美元的報紙。

進軍紐約

1895年,赫斯特說服母親,以750萬美元賣掉了阿納康達銅礦的家產,並攜帶之前《考察家報》所獲得的利潤,前往紐約。同年秋天,赫斯特從麥克萊恩手中買下了由普利策哥哥創辦的《晨報》,並改名為《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按照赫斯特的一貫做法,《紐約日報》開始大量刊登聳人聽聞的新聞和引人入勝的內幕,尤其致力於兇殺暴力方面的報道。

黃色新聞大戰

赫斯特為了與普利策《紐約世界報》拼出高下,把矛頭對準《星期日世界報》,他利用《考察家報》在《紐約世界報》大廈租用的辦公室,私下出高價收買了《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員工,包括連環畫黃孩子的作者奧特考爾特。結果一天之內,《紐約世界報》星期刊的員工全員倒戈,投入赫斯特門下。普利策忙用赫斯特所出高價將他們重新請回。不料赫斯特又出更高的價錢,終於把這批普利策精心挑選的骨幹全部挖走。除了向普利策的編輯部門發動突然襲擊外,赫斯特還請來了在舊金山的舊部,包括錢柏林、麥克尤恩、達文波特、安妮·勞里。他還用金錢收買了達納太陽報》的名記者朱利安·拉爾夫、理查德·哈定·戴維斯和愛德華·湯森。作家斯蒂芬·克蘭等也都成了赫斯特的雇員。

普利策沒有善罷甘休,他先將赫斯特及其部屬趕出《紐約世界報》大廈,收回租給他們的辦公室。接着在法院控告《紐約日報》侵犯《紐約世界報》版權。最後,為了與赫斯特較量,普利策又雇用一名畫家喬治·B·盧克斯(George B.Luks),繼續主持《星期日世界報》的黃孩子專欄。於是,紐約就上演了一出黃孩子的「雙包案」。為了爭奪讀者,兩家報紙都以黃孩子為旗號,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競賽:兩家競相刊登黃孩子大幅廣告,兩報推銷員到處張貼黃孩子的招貼畫,戲院裡上演了黃孩子的歌劇。一時間黃孩子鋪天蓋地,籠罩在紐約上空。「黃色新聞」也由此得名,黃孩子這個漫畫主角也成為一種象徵,象徵着普利策《紐約世界報》和赫斯特《紐約日報》競相追求的那種高度聳人聽聞的煽情作風。

建立帝國

20世紀初,赫斯特除了原有的《舊金山考察家報》、《紐約美國人報》(改名後的《紐約新聞報》)、《紐約新晚報》之外,赫斯特又創辦了8家報紙,形成一個集團經營的報系:[3]

  • 芝加哥,他於1900年創辦晚報《芝加哥美國人報》,1902年又創辦晨報《考察家報》。
  • 1903年,乘當地工會正在進行與《洛杉磯時報》抗爭時,打入洛杉磯,創辦《洛杉磯考察家報》。
  • 1904年他在波士頓辦起了晚報《波士頓美國人報》,又於1917年購買了有百年歷史的《每日廣告報》(Daily Advertiser),於1920年購買《記錄報》(Record)。
  • 1912年買下亞特蘭大的《佐治亞人報》(Georgian)。
  • 1913年購入《舊金山呼聲報》。

政治影響

威廉·赫斯特是民主黨人。

1898年,赫斯特為與《紐約世界報》競爭而帶動激情主義、責難西班牙並鼓吹美國宣戰的輿論風潮,迫使共和黨的威廉·麥金萊總統在西班牙已與古巴調停的情況下,發動美西戰爭,美國最終佔領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及菲律賓,擴大其在太平洋及大西洋的勢力範圍。

他在報業獲得空前成功的同時,赫斯特也在為自己謀求政治資本:1903年到1907年,在紐約市一個民主黨選區參加選舉,勝選後他擔任了兩屆國會眾議員。但他把目標定在了總統選舉上。在1904年召開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有204名代表投票給赫斯特,當選者奧爾頓·B·帕克(Alton B.Parker)法官,得票數為658票。第二年,他又以無黨派候選人的資格競選紐約市市長,由於坦慕尼協會操縱選票,他以大約3500票之差落選。他決定在1906年競選紐約州州長後捲土重來,雖然他在民主黨大會上獲得提名,但在11月的選舉中,他的對手查爾斯·埃文斯·休斯以多得6萬張選票獲得勝利。

1932年他支持小羅斯褔參選,但後期反對其新政。

評價

赫斯特是20世紀初美國報業大亨,同時也是頗受爭議的人物,無論從個人生活到事業成就都是褒貶不一,毀譽參半。

新聞傳播

赫斯特的一生都與黃色新聞結下不解之緣。說到黃色新聞由來與發展,總要涉及赫斯特其人,《外國新聞事業簡史》說:「赫斯特被稱為黃色新聞大王,它的名字成為黃色新聞同意語。」赫斯特在業界臭名昭著,歷史上惡評如潮,但無論如何評價其人和黃色新聞,赫斯特在美國乃至全球新聞傳媒史上的顯赫地位已經確立無疑,對於新聞傳媒事業,赫斯特和他所掀起的黃色新聞浪潮始終是對美國和世界傳媒繞不過去的事實。[4]


個人生活

婚姻

1903年赫斯特與時年21歲的紐約女孩蜜莉森特·薇若妮卡·威爾遜(Millicent Veronica Willson,1882–1974)結婚,並生有5子。1920年代,已婚的赫斯特在仕途受阻以後,納當紅女星、已婚的瑪麗詠·戴維斯(Marion Davies,1897–1961)為情婦並公然在加利福尼亞同居。20年代中期,蜜莉森特與赫斯特分居,但婚姻關係一直維持至赫斯特去世。瑪麗詠·戴維斯在1920年至1923年間為赫斯特生下一個女兒派翠西亞·雷克(Patricia Van Cleeve Lake),對外聲稱她是戴維斯姪女,兩人在世時均未對外證實實際關係, 直到派翠西亞·雷克1993年過世前10小時,才對外公開自己的真實身分。赫斯特在婚禮時跟她親口證實, 他事實上是她親生父親。

後裔

1974年,威廉·赫斯特的孫女派翠西亞·赫斯特,因為加入激進組織共生解放軍結夥搶劫銀行,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於入獄兩年後獲釋(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這次事件的報道中,美國許多報刊都用當年赫斯特所採取的煽情性報道,將案件大肆渲染)。

藝術收藏

赫斯特城堡

從1919年開始赫斯特就開始着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San Simeon規劃建設占地970 km²的赫斯特城堡,赫斯特去世後的1957年正式完工,如今已經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築。[5]

影視作品

影史上經典的電影《大國民》(Citizen Kane)即根據威廉·赫斯特的生平改編拍成。

電影《Guerrilla: The Taking of Patty Hearst》則描述派翠西亞·赫斯特的生平。

參考注釋

  1. Inside William Randolph Hearst’s Grand $90 Million Former Estate in Los Angeles,.yahoo news,10April2021
  2. 李彬. 全球新聞傳播史.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281. ISBN 7-302-11346-7 (中文). 
  3.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Mythical media bogeyman,BBC NEWS,14 August 2011
  4. THE CRAZY TRUE STORY OF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grunge,15JAN2021
  5. HEARST CASTLE,California State Parks, 22Jun2021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