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嫉羨與感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嫉羨與感恩》,[英] 梅蘭妮·克萊因 著,冀暉 譯,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內容簡介

《嫉羨與感恩》收錄了1946年至1960年梅蘭妮·克萊因的研究成果。在《梅蘭妮·克萊因 兒童心理學:嫉羨與感恩》中,克萊因主要發表了通過全新研究得出的驚人結論:嫉妒在兒童生命初期就已出現,也是人類死亡本能的最初表現。人類的嫉羨與感恩既相關聯又相衝突,是精神病理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精神分析中都強調嫉妒的重要性,克萊恩提出的嫉羨概念完全革新了兒童精神分析領域。所以《嫉羨與感恩》是廣大心理學家,以及每個父母了解嬰幼兒時期孩子心理與行為的必備讀物。

目錄

第一章

對某些分裂機制的論述(1946)

第二章

關於焦慮與罪疚的理論(1948)

第三章

關於精神分析結束的標準(1950)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1952)

第五章

自我與本我在發展上的相互影響(1952)

第六章

關於嬰兒情緒生活的一些理論性結論(1952)

第七章

嬰兒行為觀察(1952)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遊戲技術:其歷史與重要性(1955)

第九章

論認同(1955)

第十章

嫉羨與感恩(1957)

第十一章

關於心理機能的發展(1958)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嬰兒期根源(1959)

第十三章

對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鬱的論述(1960)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關於《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

第十六章

關於孤獨感(1963)

參考文獻

  1.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2.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