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繁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
出生 1930年6月
山東東平
逝世 2019年10月16日
國籍 中國
母校 北京大學哲學系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孔繁(1930年6月—2019年10月16日),男,漢族山東東平人,1946年11月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當代哲學史家[1]、思想史家、宗教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歷任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2],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國際宗教史學會終身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3]

孔繁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工作,曾任《文史哲》主編,《世界宗教研究》主編,《國際儒學研究》主編。為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中國宗教史(儒釋道)和世界宗教史的研究做出過開創性的工作和貢獻。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孔繁於2019年10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4]

人物簡歷

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政工訓練隊;

194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3月至1949年4月:第二野戰軍政治部秘書處;

1949年5月至1949年10月:第二野戰軍前委秘書處;

1949年11月至1954年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機要科;

1954年9月至1958年8月: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1958年9月至1974年2月: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工作;

1974年2月至1979年3月:在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工作,任主編;

1979年3月至1980年11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工作;

1980年11月至1996年4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長,黨組書記,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主任

主要學術成果

主要榮譽

孔繁是中國當代哲學史和思想史家,宗教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孔子基金會原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國際宗教史學會終身會員。為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中國宗教史(儒釋道),世界宗教的研究做出過重要的、開創性的工作和貢獻。

多次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聖巴巴拉大學,法國法蘭西學院,意大利羅馬大學人文學院,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斯里蘭卡等地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主要論著

獨著

《魏晉玄學和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魏晉玄談》,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荀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孔繁哲學文集》,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

合著

《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64;

《中國哲學發展史》,人民出版社,1988;

《儒學通論》;等。

主要論文

「要恢復中國哲學史的科學研究」(刊於《文史哲》1980年第一期);

「中國哲學史研究與唯物史觀」(刊於《學習與研究》1982年第二期);

「論封建主義的哲學基礎」(刊於《學術月刊》1980年第八期);

儒學的歷史地位和未來價值」(本文是為中國《人民日報》和韓國《東亞日報》於1994年8月於山東曲阜召開的「孔子思想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所作。會後於1994年9月19日《人民日報》學術版摘要發表。並於1994年10月由韓國《東亞日報》譯成韓文編入《孔子思想與21世紀》論文集出版);

「孔子的平等思想與儒家的傳統」(刊載於1989年4月齊魯書社出版《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孔子基金會,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編輯);

「孔、孟的德政、仁政思想及其對後儒的影響」(刊於《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出版);

「孔、孟之間的儒家傳承」(刊載於人民出版社之《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任繼愈主編,孔繁等撰寫,1983年10月出版,1998年5月再版);

「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刊載於人民出版社出版之《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任繼愈主編,孔繁等撰寫,於1983年10月初版,1998年5月再版);

「孫武評傳」(刊載於1984年齊魯書社出版之《中國古代哲學家評傳》第一卷);

孔繁
孔繁教授

「韓非的法制和哲學思想」(刊載於人民出版社出版之《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任繼愈主編,孔繁等撰寫,於1983年10月出版,1998年5月再版);

「《人物誌》初探」(刊載於《人文雜誌》1982年第二期);

「東晉南朝文人之調和佛、儒思想」(刊載於《中原文物》,《魏晉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藝術討論會論文選集》,1985年出版);

「魏晉玄學言、意之辨與文學創作」(刊於《孔子研究》1986年第10期);

「玄學對音樂、美術思想的影響」(刊於《文史哲》1987年第五期);

「從《世說新語》看清談」(刊於《文史哲》1981年第六期);

「劉勰與佛學」(刊於《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四期);

「《文心雕龍》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刊於《東嶽叢書》1981年第五期);

「李白和道教」(刊載於《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四期);

「慧能「頓悟」說之評價」(刊載於《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一期);

「蘇軾和道家(道教)」(刊載於《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一期);

「蘇轍和道家」(刊載於《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輯,陳鼓應主編1994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理本體之建構」(刊載於《國際儒學研究》第七輯,1999年出版);

「辛亥革命準備時期章炳麟的哲學思想」(本文寫於1963年,刊登於《中國哲學史》第四冊,任繼愈主編,高校文科教材,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

「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學說和它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刊於《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3年第12期);

「章太炎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變遷之評價」(刊於《中國哲學史研究》1989年第二期);

「胡適對清代「樸學」方法的總結和評價」(刊於《文史哲》1989年第三期);

「讀《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侯外廬同志逝世周年祭」(刊於《紀念侯外廬文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本體論玄學之發現—《魏晉玄學論稿》」(刊於湯用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國故新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新編—自序》」(刊於《孔子研究》1992年第三期);

「為「抽象繼承法」正名」(本文為1997年於河南召開的「馮友蘭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作);

「論儒教倫理與現代經濟倫理」(為中國《人民日報》社和韓國《東亞日報》社於漢城召開的「九六國際學術會議」而作。會後收錄於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之《東方思想與社會發展》論文集);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本文寫作於1973年,刊載於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之《中國哲學史》第四冊,任繼愈主編,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王陽明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刊於《教學與研究》1962年第五期);

「龔自珍的社會批判思想和反侵略思想」(收錄於《孔繁哲學文集》,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龔自珍的社會改革思想」(本文收錄於《張岱年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

「龔自珍的今文經學思想」(刊於《國際儒學研究》第四輯);

「龔自珍的佛學思想」(刊於《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三期);

「魏源的社會改革思想和哲學思想」(刊於《中國哲學》第二輯1980年3月出版);

「魏源的今文經學思想及其對漢代今、古文經學之辨析」(刊於《河北學刊》1998年第六期);

「中國近代早期變法思想簡論」(刊於《中國近現代哲學史研究文集》,《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叢刊》1982年第三集);

「讀康有為的《春秋董氏學》」(刊於《董仲舒與儒學論叢》,199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譚嗣同與佛學」(刊於《中日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論《仁學》」(刊於《儒家思想與未來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初期儒家人論及儒家人論與近代史上之演變」(刊於《國際儒學研究》第六輯,1999年出版);

逝世與紀念

2019年10月16日17時26分,孔繁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90歲。10月20日,孔繁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陳希送花圈悼念。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副院長王景清,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書記趙文洪,著名宗教學家和印度學家黃心川等送來花圈或親臨追悼會場表示悼念。中央組織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人事教育局、離退休幹部局、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哲學史學會等均送花圈或派代表親臨追悼會場表示悼念。著名學者吳雲貴、楊曾文、卓新平等,以及孔繁先生的子女和親屬,生前故友、同事和學生等專程趕來送別。

參考來源